7月8日相声演员房鹤迪发布一则公告,“恩师翟波先生于今晨病逝,师父走的很安详没遭罪,我就不在此表达情感了,接下来的日子好好孝顺师娘比什么都强,谢谢大家这么多年来对师父的喜爱,想他老人家的话,就去网上听听他的戏吧,很好听。好多年前师父跟我聊过,他走那天哀乐都不想放,放个神调伴奏就行。他想大家记住那个快乐的小老头”
著名的东北二人转演员翟波(艺名老翟头)于2024年7月8日在沈阳家中逝世,享年65岁。翟波1959年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是中国男演员和二人转演员。他因其出色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东北三省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在长春和平大戏院的常年演出中深受观众喜爱。小编在90年代的时候,在家用VCD就观看过老翟头表演的二人转视频,他风格独特的表演,充满活力和幽默感,能够深刻地刻画角色,给小小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翟波的代表作品包括电视剧《农家十二月》、《刘老根》和《报山名》等,其中在《刘老根》中饰演的老翟头一角深入人心。他的表演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在《刘老根》中成功扮演老翟头后,他的名号也随之传播开来。除了在长春和平大戏院的常年演出外,翟波还参与了其他多部作品的演出 。
著名的东北二人转演员翟波曾与潘长江有着深厚的友谊。翟波在2014年遭遇了一场车祸,这场车祸导致他几乎丧失了全部记忆,不记得曾经的好友,但他仍然记得几段自己擅长的二人转和相伴自己几十年的老伴。在节目中潘长江看到失忆后的翟波仍然能够表演二人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个感人的场景被记录在视频中,展现了两位艺术家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翟波对二人转艺术的执着。
老翟头的艺术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表演技巧上,更在于他对二人转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热爱和坚持。即使在遭遇车祸、失去记忆的困难情况下,他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他的表演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欢乐,也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尤其以表演的“神调”著称。在东北二人转艺术中,“神调”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表演风格的曲调,它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艺术修养。翟波在这方面的造诣尤为突出,被许多人认为是“东北神调第一人”,至今无人能超越翟波的经典神调作品之一是《大神调》,这部作品在观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表演不仅展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还充满了东北地区的特色和幽默感,深受观众喜爱。在《大神调》中,翟波通过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乐趣和艺术魅力的世界
总的来说,老翟头的表演充满了热情和才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尊重和爱戴。他的去世是中国演艺界和传统艺术领域的重大损失。愿一路走好!
“韩老师的嗓子真好!”记者初识韩子平,是在2020年的重阳节,在韩子平的带领下,一众演员来到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送上精彩的演出。当天有不少观众是韩子平的戏迷,东道村村民房喜贵说自己从20多岁就开始听韩子平演唱的二人转,“平时我和老伙伴们总一起守着电视看韩老师,今天看到他本人真是太高兴了!”
吉林省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韩子平。
作为我省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上世纪80年代初,一出《回杯记》让扮演张廷秀的韩子平名声大噪。他用圆润流畅的演唱、幽默风趣的说口、栩栩如生的表演,精心塑造了张廷秀这个八府巡按的形象。1982年,吉林电视台将该剧拍成电视艺术片播出后,更是掀起了“人人喜看《回杯记》”的热潮,韩子平也因此享有“二人转王”的美誉。
从艺51年,韩子平演绎的作品获奖无数。1986年9月,韩子平主演的二人转《哑女出嫁》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曲艺新曲(书)目评比中获得表演一等奖;1993年1月,韩子平主演的拉场戏《离婚夫妻》在首届全国二人转观摩演出中荣获表演一等奖,1997年8月又荣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新节目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12年12月,韩子平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至今共演出剧目160多部,演出一万余场,录制了100余盒二人转录音带,60余部VCD,单盒发行量破百万。
电视艺术片《回杯记》剧照。
韩子平1949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县一个农民家庭。1970年,考入洮安县文工团,21岁才开始学习表演的他,为了练好基本功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
1975年,韩子平在参演吉林省二人转汇演时被借调到省吉剧团。1980年,进入新组建的专业二人转表演团体——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正式走上二人转表演的艺术之路。多年的艺术实践使韩子平的唱、说、扮、舞四功日臻精湛。
一方水土一方民,还是乡音最迎人。韩子平天生一副好嗓子,嗓音宽厚洪亮,音质纯净,演唱甜中带俏、吐字清晰。“唱丑唱丑,必得说口。”他的说功堪称一绝,铺得平、垫得稳、守得住、甩的响,诙谐幽默又不搅戏;他的扮相大气传神,亦生亦丑,刻画人物细腻生动,跳入跳出自然无痕;他的舞功挺拔健美,潇洒脱俗,并能与唱扮结合,为演绎剧情添彩。
为了让二人转“顺民心,反映时代”,韩子平在改造传统题材的同时,积极演绎现代戏。深厚的生活底蕴、丰富的文化修养,无不体现在他的演出中。《离婚夫妻》通过小品式的半说半唱半演,演成二人转式拉场戏;《梁祝下山》通过东北大秧歌加芭蕾,表达剧目的优美抒情;拉场戏《写情书》则突出强调老教授的忧患意识,深化主题。“吉林二人转作为黑土地上绽放的艺术之花,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紧跟时代步伐,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他改编的《回杯记》《马前泼水》《梁祝下山》《水漫蓝桥》等传统剧目,成为韩派艺术经典之作;《离婚夫妻》《哑女出嫁》《村长醉酒》《春分头一天》等现代戏的探索,更让韩派艺术焕发出新光彩。
言有物,业无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吉林二人转,2019年6月,吉林省韩子平民间艺术研究院成立。“做好人,学好艺,为人民唱好戏”是韩子平教导弟子的从艺准则。“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从学校到文工团,从第一次参加全省汇演到借调至省吉剧团,再到组建省民间艺术团,在党的安排和引领下,我亲眼见证着过去不起眼的蹦蹦戏,一跃成为舞台的主体,这是父老乡亲的期盼,也是我为之奋斗的动力。”
为民而唱,是韩子平一生的承诺和追求,下基层演出便是连接韩子平与群众的稳固桥梁。与剧场演出不同,送戏下乡是更贴近群众的一种演出方式。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到全省各地的村镇送演出,一天两场,连演三四天,大家听说我们来了,一早就都聚集起来迎接,不大的地方里里外外全是观众。”回忆起几十年前下乡送演出的情形,韩子平有说不完的话,“玉米地、热炕头儿都演出过,当时最好的演出场地要数镇上的学校,我们在教室里上妆,住宿也是睡在教室的课桌上。”如今已经72岁的韩子平依然热衷于深入基层送演出。“现在几乎村村都有文化小广场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们再也不用站在烈日底下占座位了,还能拉着大伙儿一起唱起来、跳起来。能将欢乐和艺术献给基层群众,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百姓心间,是身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有着41年党龄的老党员韩子平如是说。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群众就是韩子平表演的根基与厚土。他以创作为锹,深挖吉林沃下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把练功作种,浇灌勤奋与进取之汗水,使新时期吉林二人转开出芳香四溢的花。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 王皓
编辑:于悦
相关问答
说起二人转演员,如今大部分观众除了对赵本山电视剧中的二人转演员还有些印象,对于其他演员大都淡忘了。比如曾经走红多年并登上过春晚,与李咏一起表演小品的魏...
虽然我在东北已经生活了20年多年,但对于东北的小品和二人转我只是在屏幕上偶尔看看,从未进过剧场。屏幕上常能看到的算是不错的节目。至于小剧场里的反正我对...
“四大天王”已经成为文化符号,能够名列其中,刘德华和张学友同样成就斐然。然而因为两人的领域略有不同,所以在众人的眼光里看来成就也不尽相同。那么,究竟...
[回答]使意识定在某一状态。比如观想莲花,那么脑子里只有一朵莲花,把所有的意识都集中在这一朵莲花上。不去感受,听闻一切。意识高度集中。就像看VCD时按...
[回答]绝缘体是0,导体是1,半导体才能有控制的表述0和1。就是五一开放,晚上的还要重新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
[回答]片名:户外VCD《野外生存》简介:“野外生存”是从18世纪末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登山活动派生出来的一系列探险活动。这部教学片由专业拍摄队伍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