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本书名为水浒外传,是经典名著水浒传的扩充和外延,不仅有原著中的精彩情节和人物故事,还添加了很多民间传说,诸如“武松大闹平夙岭”、“时迁火烧少林寺”等等精彩桥段,都被单田芳老师纳入了本书中!在《水浒传》一书上,表现力更强,也更精彩!
欲知故事如何,且听单田芳老师细细讲来……
点击图片,即可播放
关注我!我将一直都在!
如果你喜欢单田芳老师的评书,那你将爱上我的专栏!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支持!本期第六十四回!
9月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去世。9月15日,也就是明天,单先生的告别仪式将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因为这个缘故呢,咱们的水浒细节解密,大锤要临时插播一期节目,也就是单田芳先生与《水浒传》。在这一期插播之后,咱们会继续讲述古典小说《水浒传》的官道,也就是官职的故事。
坦率地说,单田芳先生播讲的《水浒传》,实际并不属于他的代表性作品,比之单先生的《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等等经典作品,实际要弱一些。不过,单先生播讲《水浒传》时,仍旧为这部经典作品打上了他的独门烙印。作为纪念专辑,大锤在此,就姑且以管窥豹、挂一漏万,跟列位读者听友,共同回忆单田芳先生的《水浒传》中的一些经典故事。
单田芳先生是如何为这部成书于元末明初的古典小说打上自己烙印的呢?在这里,大锤仅尝试从一个比较偏门的领域,来为大家分说一番,这就是《水浒传》中的“吃”。
关于吃这个话题,咱们水浒细节解密的读者听友们,肯定不陌生,之前咱们这个系列出过多篇,比如宋朝到底能不能吃牛肉、《水浒细节解密》之 改变宋江命运的一道名菜等等。单先生在播讲《水浒传》的时候,就把自己的风格烙进了“吃”这一领域。
首先就是单先生对牛肉的偏爱,导致好汉们的饭量也跟着加倍了。 听过单田芳先生评书的听友们很多人都知道,单先生的作品里大量出没的美食,头一个就是牛肉,炖牛肉酱牛肉。而在单先生播讲《水浒传》时,估计是出于单先生自己的偏爱,好汉们的牛肉也加码了。
比如林冲在沧州草料场去小酒店打酒买肉,《水浒传》原文中只说林冲买了一些牛肉,但是在单先生的播讲里,林冲这一段就连吃带打包一口气干掉了五斤牛肉。到了武松景阳冈前连喝十五碗透瓶香烈酒的时候,《水浒传》中交代第一遭点菜时武松点了两斤熟牛肉,而单先生播讲时一上来就让武松先来三斤牛肉。
最能体现单先生对牛肉的态度是,武松在孟州牢城营里收到施恩安排的优待时,单先生专门交待说,武松面对山珍海味时提出要在早饭时吃点家乡风味——什么家乡风味呢?大饼卷牛肉。而且还说了,武松一吃上这大饼卷牛肉,就吃的特别兴奋开心。
熟悉单先生播讲风格的人听到此节,必定会心一笑,这一道大饼卷牛肉,可是单先生的保留美食,经常在单先生讲的书里出没,无论《隋唐演义》里的罗士信,还是《三侠剑》里的孟金龙,都喜欢吃这一口。
单先生的风格也在这一口吃的里面体现了出来,这就是“家常的亲切” ,就好像我们的童年,街坊里似乎总有一个会说故事的大叔,在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时候,总会把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编排进去,至于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故事里面的细节,是我们所熟悉、所亲切的。
单先生的这种风格,在播讲《水浒传》时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他在讲述施恩在孟州牢城营里送菜款待武松时,第一道菜是“溜肉段”——这是单先生长期生活工作的我国东北地区的一道经典家常菜,其做法就是把猪里脊切条之后先炸后炒。而第二道菜则是“锅包肉”——这同样是东北的一道经典家常菜,是把猪里脊切片之后先炸后炒,辅以酸甜汁。
这两道菜都是清代以后才出现的东北菜,锅包肉更是要到清朝末年光绪年间才出现,历史上在北宋活动的武松是绝对不会吃上这两道菜的,而且元末明初写作《水浒传》的施耐庵也不可能见过这两道菜。不过,这没有关系,听着单先生的评书,里面出现熟悉的家常菜,听友们只会会心一笑,明白单先生的意思实际是说:施恩给武松端上来的,都是像我们熟悉的溜肉段锅包肉这样的好菜、硬菜。
单先生的评书,就是带着我们这一众听友,用我们熟悉的生活、熟悉的节奏,去重游一遍古代的评书世界。 就像武松抢劫孔亮的饭食时,单先生专门提到,当时孔亮桌上的主菜是炖鸡,到了这一节时单先生还不忘加上一句我们熟悉的生活判断:“这个鸡炖的是非常烂”。
虽然大锤可以考察出来,我国历史上的炖鸡,最早出现于唐宋时代,在宋代已经出现了奶汁炖鸡这道菜,但是单先生肯定说的不是这种宋代炖鸡,他提到的标准,肯定是按照东北地方常见的小鸡炖蘑菇的要求来说的。
单先生就是这样,把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细节,带入了他的评书世界。其实他带入的又何止是细节,单先生还把我们老百姓平素生活中的爱憎,一并带入了水浒世界。
比如,在播讲武松大战鸳鸯楼、斗杀张都监蒋门神的经典一战时,单先生的细节描绘就与《水浒传》描写情节有较大差别。书中交待的武松砍翻蒋门神,不过是武松突袭、一刀劈在蒋门神脸上,就算收工了。而在单先生这里,武松虽然还是突袭,不过却是一刀直插蒋门神心窝,直接给蒋门神来了一个透心凉,刀锋从蒋门神后冒出来一尺多长。蒋门神干了那么多坏事,那么暗算武松,如今武松大报仇,怎么能一刀砍倒就算完了?这一刀透心凉,才对得起,听众们心中的公道。
同样是杀张都监,书中也只是一刀砍脖子了账。单先生讲的,却是张都监下跪求饶。张都监之前谋害武松时有多么乖张狠毒,这时候的求饶就有多么狼狈后悔,最后还要让张都监说一句北方人比较熟悉的俗语“早知道会尿炕,我就不睡觉了”。总之,武松先痛斥后斩首,杀人不算完,还得再诛心。
应该说,古典小说《水浒传》关于血溅鸳鸯楼这一节的描写,是非常符合实战经验的,武松从先偷袭最强的蒋门神,到后面杀张都监张团练,简洁明快手到擒来,其武勇和睿智,展现无遗,几乎让人怀疑作者施耐庵可能在元末明初深度体验过杀手这一行的。但是单先生的播讲的鸳鸯楼,就要讲出公道,讲出天理,讲出我们寻常观众心中的一口恶气。唯有这样充满仪式感的恶有恶报,才能让好人扬眉、坏人心惧。
今天大锤以一点点听友心得,怀念单田芳先生的亲切风格。单田芳先生讲书60载,完成作品110部,多达12000多集,普及评书之功,当世罕见,谨以此文,恭送先生。
相关问答
一共360回,分上下两部,各180回。此外,还有《水浒外传》,120回。个人觉得,单田芳老师最好的作品,应该是铁伞怪侠、白眉大侠等侠义小说。一共360回,分上下两...
单田芳应该是从六十年代就开始说水浒传了。据单田芳的回忆录当中表达的,他是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正式表演评书,第一本说的是隋唐演义,之后就表演了水浒传,三...
单田芳应该是从六十年代就开始说水浒传了。据单田芳的回忆录当中表达的,他是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正式表演评书,第一本说的是隋唐演义,之后就表演了水浒传,三...
第四十段。智取生辰纲。杨志奉梁中书之命,给蔡京送寿礼。路过黄泥岗,由于天气炎热,军汉要求休息。恰好白日鼠白胜挑着酒经过被军汉要求卖一桶给他们,杨志呵...
跟2011版几乎一样。单田芳评书水浒传跟2011张涵予版水浒剧情几乎一个样,可能是这版新水浒参照了小说里的剧情,然后加以改进,但是毕竟电视剧他要呈现一个更好...
没有单田芳先生以其深厚的声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广受听众欢迎,所以他录制的《水浒传》评书版本是比较齐全的,目前我们没有查到他没有录制的版本。如果你对...
心假意派林...林冲白虎节堂挎刀鉴刀,被高俅诬陷,后被发配牢城营,但是高俅还是不放过林冲,派陆谦,福安,追杀林冲,非置于死地不可,让牢狱头目假心假意派林冲看...
第一名河北玉麒麟卢俊义,第二名大刀关胜,第三名豹子头林冲,第四名花和尚鲁智深,第五名青面兽杨志,第六名行者武松,第七名双鞭将呼延灼,第八名小李广花荣,...
两位说的各有千秋。单田芳的水浒是参考《水浒传》说的,中间加入自己的发挥,添加了如江南十老等自创武侠成分,不过大体基本符合原著,田连元的水浒参照的是民间...
不是,水浒外传的故事都是水浒传没有的。水浒外传属于说书,除了《水浒传》中108将的故事,又加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如“武松大闹平夙岭”、“时迁火烧少林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