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听评书,是儿子上高考期间。晚上,老婆常把我赶到阳台,不让我在屋里瞎转,制造动静,影响备考。后来,家里待烦了,我就下楼转。一个人溜,没意思,美女不敢直接看,又不喜欢扎堆瞎扯。我就拿出手机听音乐。过了四十,音乐听一会就烦,就开始听评书。我这人,不喜欢用手机听,觉得那样听起来不过瘾。买了个小收音机,在网上自己下了一些评书。一开始是听郭德纲的单口相声,《济公传》、《张小乙下南京》、《任老道》这些,别说通过听这些也学习不少知识。不得不说,郭德纲还是有些知识水平的。他的单口讲起来,咬字清晰,风趣幽默,俗语就是听着不累。
儿子去上大学了,好来,正式听起来。做家务时,听。洗澡时听。晚上睡不着了,听。听着听着,活干完了不累。听着听着,不胡思乱想睡着了。
这些年真是听了不少。从历史评书《中华上下五千年》、《汉武大帝》《这就是宋朝》.........什么人物传记《岳飞》《邓小平的一生》《朱元璋传》......侦破小说《寝台特急》、《卅街档案馆》.....,总之什么都听。
评书,我认为讲得好,就是听起来顺耳,不累。有些人说评书,刚听还可以,但是越听越累,累的原因,是他说书时阴阳顿挫太强,声音忽高忽低。在说书者来讲,他也许想通过这个来表达故事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果是现场可能会很好。但是作为听书者,声音的忽高忽低,容易让人听不清,越听越不想听。我个人感觉讲的不错有单田芳、郭德纲、张少佐、王封臣、马长辉、关永超等。孙一、田连元、刘兰芳比起前面的,要稍次一些。像那种多人评书,我一般不听,那种评书就是我所说,由于多人演讲,每人发声高低不同,听起来累。
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推出“有声书”,甚至有出版社专门为有声书搭建录音棚。从数据上看,有声书的市场规模十分可观,可是,对用户来说,有声书接受度如何?大家会选什么书来“听”?喜欢哪种“讲书”风格呢?我们就此做了一个小调查。
在小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听书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不会选择太深度的内容。而轻松的内容中,具有情节性、画面感的小说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当然,也会有很多人偏好成功学类的书籍。
某读书平台有声书“热听榜”
85后的泠风在教育行业工作,她说,“我只听盗墓和言情,《盗墓笔记》、《鬼吹灯》都听过,还有《此间的少年》。其实大多数时候,我嫌弃听书太慢,内容记不住,但盗墓小说配上音乐,听着会比较有气氛。讲书人会对原著进行演绎,删减掉一些书中的旁白,加快剧情节奏,还会对不同角色进行变声,男女胖瘦的声音,都不一样,非常有代入感,加上爆炸声、鬼叫声的音效,让我经常被吓到,但吓的同时还很逗,我觉得这种演得很好”。
泠风表示,自己是个“听觉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差”的人,听书主要是通过讲书人的演绎去体验故事。“我一直很喜欢听评书,尤其是那种带演绎的,比如田连元讲的包公案、七侠五义、杨家将,田连元讲评书会变声、有评论,我特别喜欢。而对于原著的有声书,我觉得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应该都会挺好听的吧。”
90后的钢笔小欣也有和泠风同样的观点,对于听书,她觉得总是“抓不住”,自己“宁愿看字”。 钢笔小欣说,“我听书的目的,通常是娱乐消遣,所以会听那种不用动脑子的书,动脑子的就用看的了。以前听过悬疑小说《尸语者》,还不错,我觉得听书有个跟读书不同的地方,就是会有氛围的制造,还蛮真实的,会比看书更有一种看电视剧的感觉”。
对于“听书不容易记住”这点,大家感受比较一致。
95后的学生小马说,“我觉得听书记不住,试着听过《山海经》,然后就去看《山海经》了。我同学很多失眠时,都听相声,不太会听原著书,听了也记不住,但听小说又费脑子,像我外婆,就宁愿听歌,听小说费神”。
某音频平台“热播榜”
95后的国企员工叉烧透露,“我爸爸会听书,主要听玄幻小说。隔壁退休的伯伯,每天在楼下健步走时,都会听《红楼梦》,其实也是小说吧,名著就是写得好的小说嘛。我觉得他们就是随便听听,当个BGM,我自己听书不太能记住,所以很少听”。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80后森木说,“我周围的同事,一般在开车时听书,还有做家务时也会听,有的会听些成功学类的,更多是听小说啦,网络小说、畅销小说之类的。但我自己的习惯,听声音时不能做别的,走神,而且听的内容记不住,所以我基本上不太听书”。
森木朋友们爱听的成功学类书籍
听书是预习或复习,哲学史也有人听
虽然大多数人会选择轻松的内容来听,但用户里也有些不一样的声音。
研究生茉莉会在每日跑步时听书,而她选择的内容是《西方哲学史》。“我是在跑步时听的,当时因为在看哲学的书,觉得要刷一遍哲学史,但是哲学史实在是内容很多,我看的话就很慢。在跑步的时候听呢,有些我觉得不太重要的人,听过就算看过了,然后听到我比较喜欢的哲学家那里,就会认真一点。”茉莉认为,听书非常适合用来快速了解书的内容,可以帮她高效筛选出需要深度研读的信息,“听的时候抓住你注意力了,应该就是会激发你兴趣的内容”。
茉莉听的《西方哲学史》
创业者黑金告诉我们,听书对他来说,是对严肃阅读的辅助。在他看来,听书效率不高,不能让人专心地学到东西,所以更适合用作对原著书的预习和复习。作为一个重度听书爱好者,黑金为我们分享了他对几本有声书的感受。
“小说我听过《三体》和《笑场》,《三体》当时听说要拍电影了,就用听的方式重新回顾了一遍,而《笑场》是因为那时候看了李诞的采访,对他还挺感兴趣的,就选择用听的方式来了解。有些小说比较复杂,像《源泉》这种,我可能不会选择听。
其实听书时通常我们手里在做别的事情,有时候会不太方便。比如我在跑步时听了《原则》这本书,书中有很多激发我思路的内容,我希望自己能现场记下来,但是跑步时并不能做笔记,这就很可惜,只好重新再看一遍。
还有一本书叫《禅者的初心》,我非常喜欢,当时看到一半,不得不去做其他事情,我不希望阅读被打断,就选择了听书,把看过的内容在路上又听了一遍,是很好的复习。
还有一本书可能很多人都看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听这本书时,我正赶去登机,一直被各种交流打断注意力,其实听得很松散。但作者的逻辑特别紧凑,你会感受到这本书是精心写作的,这也是好书的特点。听和看有类似的地方,作者随便写写或有过沉淀,你都能感受到。我在听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本书挺好,于是决定要去买来看看。
其实听书是非常最适合作为看书辅助的,预习和复习时都会有收获。”
就职于高校的L也有类似的观点,她表示自己“没看过的书不会听”,新书通常会优先阅读。“之前有个听书平台送了我会员,不用白不用嘛,就去听了《万历十五年》、《长安十二时辰》,还去找了福尔摩斯的《血字的研究》来听。我觉得听书可能算一种补充吧,对看过一遍没什么特别感觉的地方,用听的可能会突然戳中某个点,重新带着类似‘这段之前书里写到过吗’的疑问,再回去翻书,效果会不一样”。
可见,听书并非只适用于轻松的内容,严肃内容也有爱好者。就职于科研单位的Connie,会用通勤驾车的时间来听她感兴趣的艺术及历史领域,利用碎片时间,她已经听完了《艺术的故事》、《哈佛中国史》这两部大部头。“听过的内容还是会记住的,但是比例比看书低。比如《艺术的故事》这本书,页数多,我就是先看,再听一遍加强记忆。平时我听书和看书的主题也差不多,算是相互补充,但是听书会选择讲得比较有趣或者写得比较有趣的,有些艺术类作品,有种在录音中跟着讲书人一起游览的感觉,我还很推荐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边看边听,通过这本书我才对历史感兴趣起来。”
讲书人的声音很关键,AI也很受欢迎
不论大家爱听什么书,讲书人都是很重要的。
L提到,“听书时我会挑声音,讲书人也会记住,《万历十五年》是宝木中阳读的,《长安十二时辰》是张腾岳,我还记得有位喜马拉雅的讲书人叫白云出岫,读的都是古代经典原著,声音很好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里那篇《血字的研究》,我中学时就看过,很喜欢,挑声音挑了很久,当时搜索‘福尔摩斯’,出来很多专辑,我就一个个地听哪个声音读得顺耳”。
L仔细挑选后的讲书人
而对Connie来说,虽然内容比讲书人更重要,但自己也有偏好,“我听原著书时没太关注讲书人,念书的话声音娓娓道来最好了,有些人就是照着念,我不太喜欢。”但Connie对于播客类的讲书人印象很深,“我最近很喜欢听碎片先生讲艺术史,还加了群,有时候会在群里发旅行时的艺术分享”。
在钢笔小欣看来,不同的小说配音,效果相差很大,对于有声书的配音,她认为可以称之为表演,“我之前加过一个群,都是这方面的爱好者,他们会分享自己的作品,我觉得他们的配音,已经不单单是朗诵了,是表演,演绎过的小说会更有画面感。当然要演绎得好的,演绎得不好还不如看原著,更有想象空间”。泠风也表示:“我爱听那种类似广播剧的演绎,青雪讲的我就特别喜欢,其他人的我不太听,尤其是照原著念的那种,再有语气也听不下去。”
泠风偏爱演绎的讲书人
但在讲书人“演绎”原著这一点上,大家的观点还不太一样。
茉莉就是一个AI讲书爱好者,“我基本上只用微信读书的听书功能播放原著,主要是因为可以倍速,能让我快速过完一本书,真人声音倍速听起来就会很奇怪。讲书人的话,如果跟我对那本书的感觉调性对不上,我听着会很错乱”。
黑金也有一样的观点,“我非常不喜欢有声书评书化,加音乐、加感情都不喜欢,因为这完全背离了阅读的感觉,阅读对我来说是自己跟作者的交流,作者构建了一个世界,让你来想象或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不希望再有其他人加入。AI直读最好,可以减少信息的损耗”。
相关问答
你的播放器是realplayer或movieplayer删除掉后再重新下载这两种播放器其中一种看行不行。如果你没有播放器以上两种你选择其中一种下载一个就行了。如...如...
要实现听评书网的连续播放,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听评书网上找到想要听的评书节目,点击进入播放页面;接着,在播放页面的右下角找到“自动播放”按...
有,网上有很多专门下载评书的网,比如评书网,评书网汇集了各类评书资源和评书新闻。提供单田芳、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连丽如,张少佐,田战义,刘立福等众...
答:喜马拉雅这个网站听评书最好。喜马拉雅拥有丰富的音频内容生态。包括最头部的PGC专业内容、PUGC及UGC内容;涵盖泛知识领域的金融、文化、历史类专辑,泛娱...
谢邀!评书是我们70.80后的回忆,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听的很少了!记得以前的电视节目都有《评书联播》,现在被各大综艺所占据!耳熟能详的比如单田芳老师、田连...但...
建议您去有声下吧。那里也有单田芳大师的评书,免费,打包。就是下载后需要解压。只要进行解压,解压后即为MP3格式。我是在360安全卫士里下载的360压缩进行解...
评书,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和戏曲,相声、评弹、双簧一样,有着其特殊的历史和传承。以前,当电视,录像,网络这些近代媒体还没有发展起来,评书,评弹等艺术类...碾压一...
评书无非就是说古论今成年人听呢就是消磨时间有时候也会获得点知识毕竟阅历比较多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吸取知识方面就少点了也就是打发时间解闷。小孩听评...
评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评书以前叫作说书,只是现在传播形式有所不同而已。作为媒体时代的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看法,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认为评书...
答:十大必听经典评书推荐有1、刘秀传2、响马传3、薛家将4、杨家将5、岳飞传6、明英烈7、水浒外传8、童林传9、神怪列国志10、薛丁山征西答:十大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