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还记得,系统迷之前分享过一款电视直播软件,具体文章详见《追光者超级Live增强版 v3.0 清爽无广告 电视直播软件》。追光者超级Live内置了上千个频道,再加上免费无广告,使用体验非常好。
不过,这类第三方应用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比较容易失效。为了让大家能用得更加稳定,系统迷这次打算再推荐一款名为央视频 的APP。这款软件的来头可大了,它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的5G新媒体平台,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
据说腾讯也参与了开发,提供技术和人力层面的支持。央视频的定位是新媒体,所以它有很多时事、短视频等内容。说实话,小编个人对这种短视频,并没有什么兴趣。我所看中的是它的电视直播功能,以及央视的栏目节目。
(央视频)
央视频内置了全部CCTV频道,以及比较热门的卫视频道,如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 点击播放界面右下角的“节目单”,可以查看一周内的节目记录。对于当天已经播放过的节目,它还支持回看 。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电视直播频道全是蓝光画质 。我们最大化播放界面,点击右下角,可以选择切换540P高清、720P超清和1080P蓝光 。甚至,CCTV还有一个专门的4K频道 ,其清晰度已经达到目前电视直播里最高水准。
除此之外,系统迷非常喜欢央视频汇总的栏目资源库 。我们不用等电视直播,就可以看某个节目的全集,比如航拍中国、探索发现、百家讲坛等。软件支持安卓和iOS双平台,同时也支持投屏播放。
大家把手机和电视连接到同一个WiFi网络,然后就能看到投屏的TV按钮。央视频完全免费无广告,使用起来非常流畅。由于它是央视出品的,所以永远不会失效。 感兴趣的朋友,可千万不要错过了哦~
应用商店搜索央视频 下载即可。
《百家讲坛》是央视科教频道2001年开播的一档公益性质的科普节目, 节目一开始并不关注收视率。最早的一期节目,还是杨振宁教授主讲。
后来,栏目调整了风格,开始走大众化路线。请来国内外文史精英,讲解大众喜闻乐见的话题而走红。易中天、于丹、蒙曼、王立君、阎崇年等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易中天讲《三国》,最红的时候,也曾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颇有些回到儿时,听田连元评书的感觉。
节目一般每天中午十二点过播出,正好是午饭时间。一到饭点,家人们就齐聚在客厅观看,一边看一边点评。夜猫子晚上不睡,快到12点还能看一次重播。
《百家讲坛》在2004年的阎崇年说《清十二帝疑案》,收视在一个月之内冲上了央视科教栏目之冠。后来陆续播出了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于丹说《论语》等节目。
内容涵盖上下五千年文史精华,能与大众建立通道的题材,如帝王将相、社会名流、四大名著和金庸小说,甚至是张恨水,20年内基本已经讲完。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这么受欢迎的一档节目为什么会衰落呢?就是因为栏目在选题的路上越走越窄,没有突破。 再加上栏目过分的“戏剧化”,品牌做砸了。专家、学者们流向别的平台。 所以,《百家讲坛》就没有什么人关注了。
下面重点谈一下《百家》衰落,除了选题枯竭以外的其它原因。
某一些网友经常批评《百家讲坛》上的专家是“二流货色”,甚至“三流货色”。这样说虽然显得不够尊重专家,但是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一些人的心声,大众已经不相信《百家讲坛》的权威性了。
一流的专家埋头搞研究,没空来走秀。不过二流三流的专家还是专家, 叫他们“货色”还是有点过分的。他们多数人都是行业精英,同时也在学校任教。讲课是他们的老本行,所以让他们上《百家讲坛》向全国老百姓讲课,才能保证让节目做到“雅俗共赏”。
再说,2001年《百家》开播之时,第一期节目的主讲是物理科学界的泰斗杨振宁。他就是一流的专家,可是他讲的课太高深,没有基础的观众根本不知所云。 《百家讲坛》为了科普,不得不放下架子,请来高校的老师,再找到雅与俗的“接口”来进行文化传播,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
为了吸引观众,《百家讲坛》的编导们非常努力地在讲课中引进了“好莱坞叙事技巧”, 每隔一段时间,就在节目中刻意制造悬念。一边讲话,一边通过电脑程序绘制地图场景,或者是找专人拍摄影片,增强听众的“代入感”,导致节目越来越戏剧化。
戏剧化程度越高,学术性越低,理性的观众越是觉得“扯淡”。
在2001年至2004年之间,百家讲坛一度十分火爆,到阎崇年讲清宫十二帝时,清宫戏在国内火爆多年,所以节目收视率一度达到了0.57%,名列科教节目之冠。 随后,蒙曼说武则天红极一时,于丹说论语时节目走红,但是反对的声音也随之高涨。
一部分观众表示某些主讲“戏说”太过分,完全成了“胡说八道”。有一次于丹在现场演讲时,甚至被愤怒的人群赶下讲台。后来阎崇年在外面搞签售,又被人掌刮,结果栏目收视迅速下滑。
科教栏目本身很难做,如果不“故事化”,就没有人看;如果不“明星化”,就不会红。但是“故事化”和“明星化”,必然带来“细节上”违背历史真实的结果。
一部分理性的观众会因此感觉受到愚弄: 假如你要这么乱讲的话,那《百家讲坛》和地摊文学,民间野史有什么区别呢?我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看你的节目?
愤怒的观众不看电视倒也罢了,主要是他们会进行“逆向宣传”, 其结果就是栏目的口碑下滑。而一些借着这档节目“发财”的专家、教授们,也不肯洁身自好, 为敛财干出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更有一些青年成名的主讲,得意忘形、胡说八道,结果直接被封杀。
《百家讲坛》讲到后来,口碑和收视全都崩塌了。不过,观众还是很怀念那些曾经通过这个节目红起来的主讲们。 比如易中天老师、王立群老师,还有个人特别喜欢的曾仕强教授。
当时如果栏目能够请回他们,再优化一下选题,节目未必就不能再次火起来。不过这些优秀的主讲们,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新去处。 在那之后,网络飞速发展,网络平台多如雨后春笋,只要他们自己乐意,就可以随便找一个平台就可以发挥了。
比如凭借《百家讲坛》走红的马未都,后来自己就开了直播。余秋雨跑到一个平台上讲起了《中国文化课》,一边卖音频课程、一边卖书,简直赚翻。
有人说,假如在《百家讲坛》的全盛时期,他们一边讲课,一边卖售名书不会比现场赚得少啊。但是,事实上《百家讲坛》因为“公信力的破坏”,导致收视率不可逆转地下降,而这些主讲有了新的平台,可以用和从前差不多的模式赚钱,为什么还要回去呢?
比如在网络平台上卖课,余秋雨都不需要出镜,只要录好音频就有上三千万人付费收听。完了也能再卖书,何乐不为?
《百家讲坛》之所以没落,主要是因为选题的范围狭窄。二十年来,栏目高不成、低不就,光指着历史和古代文学吃饭,资源被消耗殆尽。而后他们一度想要朝艺术类拓展,也讲过一些绘画和音乐方面的内容,但是效果都不好。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栏目本身“公信力下降”。 本来人家收看这档节目,是希望通过听专家讲课,学习文史知识。结果栏目走红后,上来了一批年轻的专家、学者,讲课的方式过去“戏剧化”,宣传则近乎明星炒作, 结果让栏目在“八卦”的路上越走越远,让真正热爱文史的观众心生反感。
内容本身缺乏吸引力,失去公信力后,节目让人觉得“没有含金量”,没有观看价值,自然就不红了。
相关问答
下载安装硕鼠视频下载器打开-常用网址cntv-栏目-央视栏目大全-进入百家讲坛官网-在左侧有个查询输入道光与鸦片战争-点击道光与鸦片战争进入分集视频-选择一个...
有多种方法可以将百家讲坛的视频下载到电脑,以下是其中一种方法:1.打开百家讲坛官网或其他视频网站,找到要下载的视频。2.复制视频的链接地址。3.打开一...
[最佳回答]我要翻译百家讲坛是一部讲历史的电视节目
[最佳回答]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项羽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吕后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千古中医故事系列里的第一集华佗百家讲坛.王立群...
[最佳回答]这个从易中天开始基本就定型了,其实想百家讲坛这种只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讲座栏目在国内还是很少的,而且自开播以来几个收视率较高的题目也都是古代...
[最佳回答]B百家讲坛的讲课是一种认识活动,不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①错误。
[最佳回答]!独一无二的我我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上课老师的提问我总是回答不上来,但是我不放弃.物理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题,可是不管我怎样绞尽脑汁,...
[最佳回答]到朋友家做客作客百家讲坛
[最佳回答]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
[回答]当年歌德巴赫写信给欧拉,提出这么两条猜想:(1)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能分成两个素数之和(2)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能分成三个素数之和很明显,(2)是一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