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蒙曼为“老师”,因为她的职业就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教师,由于《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蒙曼老师成为电视和手机屏幕上一位家喻户晓的“明星”,蒙曼老师的穿着永远是不同颜色的中式上衣,带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秀气的学者范儿。这次在《我的艺术清单》现场,蒙曼老师从幕后隆重出场,不同于以往节目端坐在中式椅子上,她走路带风,有点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她的北方口音也很独特,有点老北京的儿化音,也有点老家河北的亲切味。
不同于其他类型节目中她经常担任的解读诗词古文的嘉宾任务,蒙曼在艺术清单的现场,格外的随性与轻松,终于可以讲讲自己的“麋鹿之性”,她可以接得住朱迅递过来的“怪”问题,比如穿越到古代,最想嫁给谁?答案不是诗人酒仙,也不是帝王将相,居然是虚拟人物---孙悟空。其实蒙曼除去在镜头前解读诗词的几小时外,一直就是一个自由、随性的人,是生活在校园里,自由驰骋的特立独行的女子。
《红楼梦》是青春之梦
《红楼梦》进入蒙曼的清单并不意外,这部经典中的经典,成了无数人探寻爱情的启蒙之书,当年偷偷的从家里箱子中,摸出了第4册,没有前因后果的开始了阅读,莫名其妙的就开始了喜欢。还得出了“林黛玉和李逵相似”的解读,因为“他们都是绝对的一往情深,绝对的天真、赤诚”,蒙曼喜欢黛玉,不是因为娇弱或爱情,而是她的理想主义,“我觉得《红楼梦》是一个最理想主义的书,给你勾勒了一个绝对理想的世界,这里面只有少男少女,大观园,跟外面是隔开的。你在这里追求的是一些最美的东西。”蒙曼老师并不是在一档专业的节目中,经由考证的解读名著,而是回忆自己被《红楼梦》激发出来的少女时代的体会。
爬树、玩泥巴,被催促写作业,在校园里度过了少年和青春,24到27岁最好的年龄在苦读博士,考试、论文、学术,也是她的必由之路,但《红楼梦》一定是塑造另外一个精神世界的契机。当主持人请蒙曼为少年推荐书的时候,《红楼梦》也在其中,因为不要担心青春期的孩子恋爱,“爱是可以使人升华的”。
理想照进现实的《三十而已》
谈及焦虑,尤其是当代女性面对的焦虑,是理想照进了现实“而已”,谈起热播电视剧《三十而已》,它与诗词的意境不同,现实中,无数女性无心读诗,被生活纠缠,也不妨在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化解自己的烦恼和思考。蒙曼也陪着母亲追剧。作为活跃在屏幕和讲台的老师,也身为“独立未婚的著名女性”,“我特别清楚我很幸运,就从上学到工作,到现在,我遇到的所有人都是好人。然后他们都觉得我是个傻子,但是他们都还是喜欢我的。”她也曾经被父母短暂“催婚”,但直到今天,都很“自我”,按照自我的性情自由成长与生活。
“坚韧不拔和自信”是她心中最珍视的女性品格,她也一直是这种品质的“代言人”。
爱屋及乌 喜欢《四季歌》
《四季歌》是1937年经典电影《马路天使》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插曲。由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周璇原唱,对这首老歌的选择,蒙曼老师选择的理由非常的直白。“因为我的硕士导师喜欢,我对这个歌有非常特殊的感情。我的硕士导师在我的‘好老师序列’之中,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恩师”。彼时在北京求学的蒙曼同学,住在老师家两年半,单纯的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懂事”,而老师的爱与包容,老师学问里的胸怀,使她感受到的不仅是生活上的被照顾,而是一种师者的信念。直到今天,蒙曼老师对老师的职业充满了虔诚和敬意,“我永远要备课。有的课讲了17年,18年,我必须得看。而且只要是学生换了,我那教案就得换。我其实也希望学生看到我的进步。”师者的传承都在潜移默化中,教学相长是老师成长后的欢愉,很多时候,这些闪亮的品质只被简单的解读为敬业或认真而已。
《唐诗三百首》里的美育
当年在书店选择了一本《清诗选》,父亲说:“诗必盛唐,文必秦汉”。诗是用文字做出的画,“美,审美,其实我就觉得现在对小孩的教育从哪开始?很多人说从精学教育开始,甚至是一些幼儿儿歌性质的蒙学的教育,《三字经》等等,但是我一直觉得应该从美学教育开始,美学教育是什么?美学教育不一定是画画。你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因为读诗而使生命变得更加丰盈。于是对盛唐诗词的研究贯穿了蒙曼的学术和教师生涯,也是因此,成就了自己诗词一般浪漫的人生。
节目的最后,蒙曼老师为孩子们开出了一张五本书的必读清单,其中就有自己人生受益的《红楼梦》和《唐诗三百首》,至于其他几本,请各位家长和孩子们,搬好小板凳,3月4日CCTV-3,21:00,听蒙曼老师讲给您听。(文/马宁)
来源: 央视综艺
《红楼梦》第57回前半部分讲紫鹃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去,宝玉直接就“急痛迷心”,疯疯傻傻。而黛玉一听说宝玉这样,也是又吐又咳,差点背过气去。
这两个人一个要疯,一个要死,闹出这么大的事来,不就等于让这段感情大白于天下了?
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一个直接的后续就是薛姨妈提出要给宝黛做媒了。
这话是怎么说起来的呢?
其实还是从邢岫烟的婚事上引申出来的。
《红楼梦》第 49 回,大观园来了“一把子四根水葱”,其中薛宝琴最亮眼,而邢岫烟最贫寒,别人下雪都有专门的雪褂子,而她只能穿家常旧衣服,大家一起吃个烧烤,瓶儿的虾须镯不见了,先就怀疑是她的丫头拿的,简直就是一个小可怜。
可是到这一回,邢岫烟苦尽甘来,跟薛蝌定亲了。怎么回事?
说起来,其实是薛姨妈先看上邢岫烟了,觉得她温雅端庄,是个好女儿,就想说与薛蟠为妻。可是想想自家儿子那副德行,薛姨妈又怕糟蹋了人家的女儿。
正在踌躇之际,忽然想起侄子薛蝌也未曾娶亲,看他们俩倒是天生地设的一对。于是薛姨妈先跟凤姐商量,又由贾母做媒,成就了这桩姻缘。
这样一来,邢岫烟这桩亲事就成了大观园里的第一桩婚事,马上就成了头条新闻了。
这一天,薛宝钗往潇湘馆来,正赶上薛姨妈也来瞧黛玉。黛玉就跟宝钗八卦起来,说天下的事真是让人想不到的,怎么想得到姨妈和大舅母又做了一门亲家?
薛姨妈就说了,“我的儿,你们女孩家哪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这就自然把话题引到了宝钗黛玉二人身上了,然后就顺着这个话题扯来扯去,薛宝钗的调皮劲也上来了,就跟薛姨妈说,让黛玉给他哥哥薛蟠做媳妇,岂不是比外头找的好?那黛玉本来也跟宝钗一样,伏在薛姨妈身上撒娇,一听宝钗这么说,她自然是不让,伸手就去抓她。
那薛姨妈呢,就笑眯眯地把这两个孩子分开,然后又向宝钗说道,连那邢女儿,我还怕你哥哥糟蹋了她,所以给你兄弟说了,别说这孩子了,我是断不肯给他的。前儿老太太要把你妹妹(薛宝琴)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一门好亲事。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说要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的一个去’。虽是玩话,细想来倒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她,他又生的那样,若到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于他,岂不是四角俱全?”
薛姨妈这番话一出口,可真是重磅炸弹了,要知道“慧紫鹃情辞试忙玉”要的不就是这个结果吗?所以这一下,潇湘馆整个就骚动起来了。
先是黛玉红了脸,拉了宝钗,笑道,“我只打你,你为什么招出姨妈这些老没正经的话来?”紧接着紫鹃可就跑出来了,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你看这话说的就有点太着急了,惹得薛姨妈哈哈大笑,说,“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
紫鹃一听,也红了脸,就笑道,“姨太太真的倚老卖老起来。”一扭身就转身走了。
那些底下服侍的婆子们也都笑道,“姨太太虽是玩话,倒也不差,倒闲了时和我们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也说,“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了。”
这不就是回目中所说的“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吗?
到这儿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薛姨妈到底是慈还是奸?
薛姨妈“慈”在哪儿?
之前贾母在正月十五的家宴上,还信誓旦旦的说他们家的孩子都不读杂书,不听杂戏,不懂那些男男女女的野话。随即宝玉就捅了这么一个大娄子,搞得合府上下皆知宝玉为了黛玉都差点疯了,这不是活活的给贾母打脸吗?
这时候薛姨妈说道,“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来的,她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辣辣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
这才给这个事情定了一个傻孩子不忍离别的调子,既遮掩了这对小情侣的心事,也保住了贾府诗礼簪缨之家的体面。这可是难得的美意吧?
那定了调子还不够,薛姨妈还帮他们考虑后面的事了。这对小情侣之间的感情,连傻子都能看明白,那怎么才是个了局呢?最体面的收场,自然就是男婚女嫁。所以薛姨妈才会说,你宝兄弟老太太那么疼她,不如把林妹妹定于她就四角俱全了,这不就是张罗着要做媒吗?这可是宝玉和黛玉最大的心事,也是他们最大的利益所在吧。
要知道,虽然此前凤姐、宝钗、湘云等等各路人马都拿他们两个打趣过,凤姐还算过一笔经济账,说“宝兄弟和林妹妹一娶一嫁,不用动关中的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可是毕竟谁也没有这么明确的采取过行动。现在居然是薛姨妈先提出来要给宝黛做媒,这不就是对宝黛二人最大的恩惠吗?
要知道,薛姨妈其实是个特别有身份感的人,她在贾府住了这么多年,经济完全独立不说,为人处事的原则也跟他女儿一样,“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才能有她现在比较尊贵的地位。可是这一次,她居然主动请缨去认领这么一桩差事,成全这两个孩子,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慈悲吗?
这还不够,就在她提出说媒之前,薛姨妈还刚刚认了黛玉做干女儿,当时宝钗不是当着黛玉的面对薛姨妈撒娇嘛,黛玉就说了,“她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我的眼。”
薛姨妈一听,马上就摸索着她,安慰她说,“好孩子别哭。你见我疼你姐姐你伤心了,你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你姐姐虽没了父亲,到底有我,有亲哥哥,这就比你强了。我每每和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的。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不说你无依无靠,为人作事配人疼,只说我们看老太太疼你了,我们也洑上水去了。”
黛玉就笑道,“姨妈既这么说,我明日就认了姨妈做娘,姨妈若是嫌弃不认,那就是假意疼我。”
薛姨妈也马上回应道,“你不厌,我就认了才好。”
这不才引出宝钗说,要把黛玉说给薛蟠当媳妇的玩笑话吗?其实这一段对话是很让人动容的。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这个颦儿到底痴在哪儿?她不仅仅是对爱情痴,对亲情也是一样的痴。
黛玉对薛姨妈是何等的依恋啊?都知道父母双亡是黛玉一生最大的痛点,她在荣国府虽然娇养,但是老太太只知道疼她,宝玉只知道哄她,其他像贾政王夫人,对她更是淡淡的,只有客情而已。偌大一座贾府,并没有人真正把她当成一个小孩子来爱护管教,这是一种多么漂泊无依的感觉。
所以当宝钗去管她,不让她看杂书,又给她拿燕窝来滋补,她才会那么感激涕零,一心一意的把宝钗当作亲姐姐。
现在不仅有了个姐姐,还有了个妈妈,而且这个妈妈还替黛玉操心着终身大事,黛玉心里得多暖哪?那颦儿的痴心,不正是对薛姨妈慈善的呼应吗?
更何况这一回的回目就叫做“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我们一直说曹雪芹的“一字褒贬”最精准。如果你相信紫鹃真的是“慧”,宝玉真的是“忙”,颦儿真的是“痴”,那么也就应该相信薛姨妈真的是“慈”。
那为什么还有人说薛姨妈其实是假慈悲,真奸诈呢?
因为一直到前 80 回结束,我们也没看见她给宝黛二人说媒提亲 。而且无论是按照后 40 回的写法,还是按照前 80 回包括脂批的暗示,我们都知道最后还是宝玉和宝钗成就了所谓的金玉良缘。有了这个结局,再反推回来,有人就说了,你看薛姨妈这不是分明在骗黛玉吗?她其实是搞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表面上说要给黛玉做媒,让黛玉失去警惕,全心全意的信任她,背后却暗暗地捅刀子,把自己的女儿送了上去,这不就是最大的奸诈吗?可怜黛玉,居然就被她给骗了,还认贼做母啊。要是有了这些先定的想法,再看薛姨妈那些话,就越看越不对劲了。
比方说,薛姨妈为什么要跟黛玉说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者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栓,再也不能到一处。”这不就是暗示黛玉你别想的美吗?
再比方说,紫鹃让薛姨妈心动就行动,赶紧去提亲,薛姨妈为什么跟她打哈哈说,“你是不是急着把姑娘嫁出去,你自己好找小女婿?”这不分明就是缓兵之计兵吗?
是不是这样?我(蒙曼老师)觉得并不是,有 4 个理由。
第一,薛姨妈有没有藏奸的必要?其实是没有的。
比较早的时候,宝钗确实曾经对宝玉有过暧昧的好感,薛姨妈也应该是想过要把宝钗说给宝玉的,但是后来随着宝黛情感逐渐明朗,到第 36 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宝玉在梦中说出了“我不要金玉姻缘,我只要木石姻缘”的话,宝钗自己就放弃了。
再后来,老太太又当着薛姨妈的面打听宝琴的生辰八字,无论贾母当时的真实目的如何,这至少证明宝钗从来就不是贾母的选项,到这个时候,薛姨妈也应该是彻底放弃了。
薛姨妈又是个古往今来最普遍意义上的那种好人,也是个有大局观的人,这就像她把邢岫烟说给薛蝌一样,既然自家儿子不行,为什么不说给侄子?同理可证,既然自家女儿跟宝玉没缘分,为什么不撮合一下宝黛二人,这不仍是一桩拉近各个家族之间距离的美事吗?以薛姨妈的老道,她又何乐而不为?
第二个理由,既然如此,她为什么不立刻就去保媒?
因为宝黛姻缘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里可不光是涉及到宝黛二人的情感,还涉及到贾母的态度,王夫人的态度,乃至宫里头元春的态度。贾母到底是什么态度?
本来他一直是宝黛二人最大的保护者,可是从她问宝琴的生辰八字来看,老太太的想法也是深不可测,并不能完全确定。
王夫人呢,她可是一直都没有看好过林黛玉,元春也是一样,头一年的端午节,元春还给宝玉和宝钗送过同样的礼,这不也就意味着,她并不看好宝黛姻缘吗?要知道,薛姨妈可是王夫人的妹妹,她是因为王夫人的关系才住进荣国府的,如果她现在贸然替宝黛二人提亲,会不会得罪了自己的亲姐姐?薛姨妈在人情世故方面非常非常的老道,她在没有理顺各路关系之前,是绝不会轻易说话的。
别的不说,就拿邢岫烟这桩婚事来说,这其实是无关痛痒的,她不还是先跟凤姐谋划了半天,然后才由凤姐辗转通过贾母办成了吗?你看,连这样的边缘人物都这么小心翼翼,更何况是万众瞩目的宝黛二人呢?
再说了,宝黛二人刚刚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这时候去提亲,其实是犯嫌疑的。
薛姨妈自己说得非常好,“这里头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万一有哪些混账小子认为这是宝黛已经做出什么丑事来了,所以急着要说亲遮丑,这不就不好了吗?有道是“每临大事有静气”,薛姨妈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她就算是要成全宝黛,又怎么会冒冒失失,全然不计后果,直接就去提亲呢?
第三个理由,现存的《红楼梦》只写到 80 回,我们并不知道后来薛姨妈有没有去给宝黛提亲 。可能有人就说了,一直到第 80 回都没提,此后怎么可能再提?话可不能这么说。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它不可能像戏文那样,第一出见面,第二出恋爱,第三出小人挑拨,第四出就结婚生子大团圆了。
长篇小说是一个整体性的构架,它的人物众多,故事复杂,不能只盯住一个主旋律。就拿这第 57 回来说,主旋律自然是宝黛姻缘,但是其中不是还夹杂着一个邢岫烟的故事吗?先是邢岫烟定亲,然后是邢岫烟大冷天的就当了棉衣服被宝钗发现,然后就是邢岫烟讲述她在迎春那边讨生活的苦恼,然后是宝钗对她的各种关心和教育,然后是宝钗发现邢岫烟当衣服的当铺居然就是自家开的,就拿了当票,然后又是湘云在蘅芜苑发现了这张当票,还当做一件稀罕物给大家传看,然后还要去打抱不平等等。
这不都是主旋律以外的旋律吗?正是这些旋律和主旋律交织错杂,才成就了《红楼梦》这部博大精深的交响乐,具体的一回都是如此,放在整部小说里更是如此了。
还拿宝黛姻缘来说,从第 36 回到第 56 回,宝黛二人基本上就没什么事,可是到这第 57 回,宝黛故事不是又重新出现了吗?既然如此,从 57 回到第 80 回,薛姨妈没有给宝黛提亲,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她就骗了他们,从此再不提起?那也是不一定的。
第四,一个很强的证据,《红楼梦》第 63 回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当时大家抽花名签,黛玉抽到的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这句诗是出自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是写王昭君的。原诗是说“红颜圣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莫怨东风当自嗟”,这就意味着黛玉的人生悲剧应该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她自身的薄命。
此前我也猜测过,在贾府彻底败落之前,宝黛之间应该是有婚约了,这就是《葬花吟》里所说的“三月香巢已垒成 ”,这个婚约很可能就是薛姨妈促成的。但是就在婚约已成而婚礼未办的时候,贾府大概率是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变故,宝玉被迫离家出走,生死难料,而黛玉就相思成疾,泪尽而逝。
等到宝玉再回来,已经是“人去梁空巢已倾”了。换句话说,黛玉是为了自己的心而死,她并不是死于外界的直接迫害,这不才是“莫怨东风当自嗟”吗?
至于说二宝之间的金玉良缘,那就是更靠后的事了,完全不会像现存后 40 回所说的那样,是金玉良缘毁了木石前盟。
所以,如果不受后 40 回的影响,就更容易理解薛姨妈的慈祥,也更容易享受这第 57 回这段难得的温馨时刻了吧?这一刻,宝玉当众公开了自己的心事,而黛玉也沉醉在温暖的亲情里,沉醉在对未来的美好的想象之中。
相关问答
百家讲坛是一个大众文化平台,聚集在这里的专家学者可谓五行八业,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初创伊始确实看点很多,人气满满,但后来的讲坛慢慢就淡出了人们的视...他...
《文学家与红楼梦》文学家不一定都研究过红楼梦,但是研究过红楼梦的文学家,一定更全面的完善了自己。毛泽东看了五遍后才说:要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红楼...《...
曾仕强主讲〕《胡雪岩的启示》(15集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曾仕强主讲〕《胡雪岩的启示》(15集全集MP3)下载|百家讲坛〔曾仕强主讲...
很高兴来探讨这个话题。至于读书、听书或者看视频,得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决定。一是自身素质发展条件。如果你是一个学生,读书是首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完成自己的...
[最佳回答]应该读槛jiàn意思是栏杆:“阁中帝子今何在?外长江空自流”.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露华浓.”古人一般不说“门槛”,而说“门限”.在清代,才...
感谢邀请!【导读】:谈到最喜欢的书,我有一本”日历”样式的书,书名叫《秘密》。365页365个思考点,帮助我思考,同时也树立一些核心观点和扩展的思维逻辑。...我...
答案是:多积累,善观察,早准备。江郎才尽,提笔无言是每个写手都常遇到的事。写网络小说的人很多,但往往是信心满满上手,写了一小半,便不知该怎样写了,常断...三...
由此,我们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走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道路。二,伟人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古人云:"以铜为镜,...二,伟...
18兰陵笑笑生《金瓶梅》19曹雪芹《红楼梦》别说你看不懂哦😊!20王小波《王小波全集》21莫言《檀香刑》《生死疲劳》22张爱玲《散文集》《小说集》17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