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虽然“历史很久”,但是在中国,戏曲艺术可一点也不“旧”。即使是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的如今,在中国,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很多戏曲爱好者们对戏曲艺术的追逐。
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员或者你身边有这样的戏曲爱好者,有时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便,无法实时近距离欣赏戏曲,那么下面这几款APP不妨试试。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第一款软件叫做《听戏》,单从名字上来看你就能看出来,这款软件一定和我们上面介绍的中国戏曲相关,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戏曲有着众多爱好者,而这款《听戏》是由开发商beijing hualu newmedia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推出的一款以听为主的在线戏曲App,意在通过互联网媒体为培育戏曲观众群体,传播戏曲艺术、普及戏曲知识,更好地吸引和扩大观众群体。
软件推荐及播放页面
软件中虽然不能收集到目前所有的曲种和唱腔,但其中也包含了109位艺术家、42种唱腔和高达34812首戏曲内容,除了高品质的音频体验还未用户提供了唱段唱词同步显示的功能。软件中还内置了专业戏曲百科知识,让你在听戏时更懂戏。
唱腔及艺术家选择
如果你是一位戏曲爱好者,或是对戏曲感兴趣,不妨快快把这款App收入囊中吧。
央视戏曲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开发的官方客户端,客户端目前分为焦点新闻、直播、互动、视频、专栏、天下戏台六大板块。
焦点新闻呈现了戏曲频道及梨园界的新闻要事。
直播板块让您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戏曲频道正在播出的节目,成为您的掌上戏曲频道。
天下戏台日历的方式收罗了全国各大剧院、院校、剧场、戏楼等平台上的演出,方便全国观众走进剧场看大戏。
互动板块包括微博、论坛、投票、壁纸四部分,其中论坛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社区,您可以对App任何板块的内容进行评论,也可以回复他人,进行互通。
视频板块收集了戏曲老电影、戏曲电视剧等优秀作品及戏曲频道最新大赛、晚会等精彩影像。
板块中戏曲频道力邀目前国内优秀的戏曲名家、专栏作家定期撰写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戏曲杂文,并配以专门的插画,图文并茂,以飨用户。
全民K戏曲app是一款可以在线K戏剧的手机应用,全民K戏曲app收录了中国大多数的戏曲,其中包括了粤剧、京剧、豫剧、川剧、湘剧等多个地方戏曲,喜欢戏曲的朋友可下载全民K戏曲app体验一番。
这款软件中收录了中国到多数戏曲,其中包括了粤剧、京剧、豫剧、川剧、湘剧等多个地方戏曲;
中国从古至今所有的戏曲曲目这里都可以找到,让用户体验到最爽快的劲爆歌喉;
戏曲不仅好听,还有肢体表演,在这款软件中k戏曲不仅比拼声音,还可以比拼动作,上传视频让网友评分。
更有一键收藏功能,方便快速找到;
播放历史功能,快速找到以前的;
搜索功能和离线下载功能。
中国戏曲超级APP是一款实用性戏曲信息平台,包括戏曲资讯、供求商机,企业黄页等资讯频道,该客户端以其便捷的浏览方式以及最新的资讯信息为广大客户展示一个丰富多样的戏曲信息平台。
豫剧以那根植中原、昂奋勃发的宏大气魄,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高亢激越、简洁明快的唱腔曲调,古今兼具、老少咸宜的表演风格,幽默诙谐、乐观向上的语言情趣,不难不涩、南北易懂的中州韵音,质朴无华、宽厚浩然的文化风貌,反映现实、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大众格局等特点,被公认为是当今艺坛上的“叫座剧种”。
以上软件中有你喜欢的吗?赶快下载试试。
说到豫剧,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全国公立剧团就有220多个,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民营豫剧团不计其数。
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左)主演的豫剧《唐伯虎点秋香》。
在河南,听豫剧、唱豫剧的人就更多了。可每当告诉别人我喜欢听豫剧时,好多人都颇感意外,觉得我是异类。因为我三十多岁,不是老年人。说实话,我在去武汉上大学之前,每天都在拼命地学习,其实也没有怎么听过戏。所谓听戏,也只是寒暑假回家时,偶尔陪父母看几期河南卫视的《梨园春》。看《梨园春》,我现在想来,也不是自己当时多喜欢戏,而是离开河南久了,就想接触一些河南本土的东西。
但是听着听着,竟然发现豫剧好多经典唱段旋律真的好听。于是,就去网上把这些唱段下载下来听。这时又发现,唱段原唱的演员音色真是有魅力,于是又去找这个演员的其他唱段下载。听唱段不过瘾,又去找全场戏来看……就这样,我的戏曲音频视频越来越多,现在估计得有上百G了。
《梨园春》对戏曲的普及功不可没。
我这是怎么回事,一个以前不怎么听戏的人,怎么会就迷上了豫剧呢?这难道和听歌习惯有关吗?我听歌是不怎么去关注歌词的,只是很在意旋律是否喜欢。凡是旋律喜欢的歌曲,管它是通俗的,还是美声的、民族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会去听。其中最喜欢的,还是民族风的歌曲,如《青花瓷》《发如雪》等。是因为豫剧旋律接近民族风吗?好像也不是。喜欢听民族风的人很多,大部分也不喜欢听戏的吧?
我开始回忆自己从小和戏曲一切有关联的事,那些年郑州和豫剧相遇的童年往事一幕幕涌来……
小时候,郑州各个村经常唱大戏。庙会时、有红白事时,都会唱大戏。那时候,空地也多,搭戏台的地方也多。有些村甚至专门辟出一块地建了永久性戏台。只要有大戏,戏台周围总会聚拢来各种小摊儿:卖糖果的、卖螺蛳的、卖冰糕的、卖玩具的……孩子们听说要唱戏,都会高兴地拿着零花钱去戏台周围玩儿。买点东西,看看热闹,窥窥后台。现在想来,那时应该看过好多好多戏,尽管不知道戏的名字,不知道唱得什么,但还是有几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
当年隔三差五就能在村里欣赏到大戏。
难忘的事故
有一场戏,扮演士兵的演员翻跟头翻过了,一下翻到了舞台下面,引起了观众的喝倒彩。后来听哥哥说,那个演员很伤心,在后台的时候竟然把一个酒杯握碎了。现在想来,有这样功夫的演员应该不多了吧。
看一部戏,刀马旦的花枪舞得呼呼生风,花枪不断地扔到空中,又准确地接住。有几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站在台边起哄:“掉了,掉了。”刀马旦可能受到了影响,抢真的掉了。小伙子们虽然有些过分,但当年能去看大戏,还是给他们点个赞吧。
刀马旦
惊艳的绝技
记得那是第一次进剧院看戏,是郑州哪个剧院实在回忆不起来,但戏的名字我竟然记住了——《青蛇传》(对,就是《青蛇传》,不是我们熟知的《白蛇传》。以致我后来听到《白蛇传》,以为是错误)干冰营造的神话气氛,现在也少有的演员吊威压腾云驾雾,简直秒杀露天舞台,太高大上。最令人叫绝的是扮演青蛇的演员,把剑扔向空中,掉下来后可以正好插入背上的剑鞘中。再也没有看过这样的表演,应该失传了吧。
豫剧《白蛇传》剧照(《青蛇传》应该失传了吧)
错过的巨星
邻村一户人家,家里的老人得了重病,治了好多年终于治好了。于是,那户人家花了大钱,建了一个超大的舞台,请来了常香玉、马金凤等巨星来演唱。不仅舞台被围得水泄不通,连树上也都上满了人。可怜的孩子们,包括我,连舞台的一角都没有看到,也错过了现场欣赏大师风采的唯一机会。
常香玉的《花木兰》是豫剧代表剧目,《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几乎家喻户晓
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中《辕门外三声炮》同样人人皆知。
也许是看的戏多了,周围的孩子们对戏曲相关的东西都很感兴趣。用尼龙草和钢丝做髯口,用竹篾做翎子,用木块、棍子、头巾做靠背旗……
原来,我和豫剧有过这么多故事和回忆;原来,我不是喜欢听民族风歌曲所以喜欢听豫剧,而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了豫剧的旋律所以喜欢民族风;原来,豫剧的种子早就在我心中播下,只是后来才开始发芽。
郑州市周边的村先是都盖满了房子,能搭戏台的地方几乎消失,观众被电视、电影夺去,后来都市村庄几乎被拆光,看戏成为奢侈品了。戏曲的氛围大不如前,和朋友去ktv时唱一段戏,几乎一定被大家起哄。其实,我发现有些朋友还是能听戏的,但他们受不了大家异样的眼光。河南长大的,尤其是比我年龄还要大的人,哪个小时候不是听着戏过来的呢?你心里难道就没有一颗戏曲的种子?你敢让它发芽吗?
( 转自微信公众平台【格调郑州】【微信号:style371)
相关问答
豫剧、评剧、曲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庐剧、采茶戏、滑稽越剧、山东梆子...前提是你自己要有115网盘,才能接收,如果没有,上网搜索如何免费注册115网盘,一分...
找的刚...勾选全部资源,然后点击“保存到我的百度网盘”打开安装的百度网盘客户端,登陆自己的百度号(如果没有可以随便申请一个),在里面找的刚刚转存资源,...
不论你是通过电脑还是手机下载的戏曲,只要保存到手机当中,都是可以直接另存为到内存卡里面,或者复制到内存卡里面,特别是有一些老人喜欢看戏曲,下载一些戏曲...
[回答]“咱们说说知心话(亲家母你坐下)”豫剧《朝阳沟》选段,栓宝娘、银环妈、二大娘唱,简谱:豫剧朝阳沟《亲家母》简谱1/1:豫剧《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