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语言已经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身份的象征。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语言的世界里,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背后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普通话和英语的全球普及, 地方方言似乎逐渐被冠以“土气”的标签,而普通话和英语则被视为“洋气”和“高级”的代表。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甚至影响到了下一代的语言习得。
话说回来,我从小在一个小镇长大,那里人人都说一口地道的方言。那时候,方言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家常便饭,既自然又亲切。大人们用方言讲述着一些千奇百怪、引人入胜的故事,那些故事里的成语和俚语色彩丰富,听起来比电视剧还精彩。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形悄然发生了变化。
如今,走在大街上,耳边听到的多是普通话或英语的声音。方言,这种曾经让每个街坊邻居亲如一家的语言,似乎正在慢慢失去它的光彩。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现在的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也开始刻意用普通话与他们交流。这不,张阿姨家的老大爷,平时说着一口流利的地方话,一转头跟孙子讲普通话,那场面简直比小品还逗,听起来就像是鸡同鸭讲,让人哭笑不得。
不得不说,普通话的确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交流大门,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国际化。但这难道就意味着我们要抛弃自己骨子里的那部分文化遗产吗?难道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或英语,就真的能显得我们更有学问、更高级吗?
事实上,语言的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录着一地的风土人情。当我们用方言交流时,不仅是在传递信息,更是在传承文化。就像老家的老人们常说的,“鱼找鱼,虾找虾,土鸡还是爱窝巢”。我们的母语,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地方方言,都是我们文化身份的一部分,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感链接。
当然,提倡说普通话和学习英语没有错,这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桥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忽视或者看不起自己的母语方言。语言的多样性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每一种语言的消失,都是文化多样性的一次损失。
在这个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母语方言。让我们在用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飞跃世界的同时,也不忘记用那一口地道的方言,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传承那些温暖人心的地方文化。毕竟,无论走到哪里,那一口独特的方言,都是我们与众不同的标识,是我们永远的根,永远的魂。
让我们在笑谈中,用一句句地道的方言,把那些土里土气、却又温暖人心的故事传承下去,让世界见证这份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毕竟,这世界上再高级的语言,也比不上母语带来的那份亲切和温暖。
□本报记者 张良娟
10月29日,经过3天5场比赛,四川省第十五届小品(小戏)比赛完成赛程。54个参赛节目中,四川话与普通话节目的比例为42:12。而因《火巴耳朵》登上央视春晚的泸州演员张德高却“反主流”,其参赛作品全程使用普通话表演。“方言有区域限制,我想让全国观众都知道四川也有好小品。”
方言VS普通话,四川小品该往哪里走?
方言的底气:百姓爱看接地气
“我们一年下乡演出100多场,有时候就在菜市场旁边演,用普通话演出不接地气。”使用自贡方言表演的小品《酒醉心明白》得到不少好评。小品主演、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公司演员缪德龙告诉记者,他们摸索出的规律是:作品内容表现老百姓身边事,语言用方言更受百姓欢迎。
第一次受邀担当评委的巴蜀笑星、“胖姐”钟燕萍十分看重方言小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四川话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不止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的老百姓也都觉得很亲切。”
“我一直认为方言节目可以、也应该好好发展。”比赛评委、四川大学教授李祥林态度十分鲜明,认为四川方言丰富多彩,如果能用好,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需要花心思,根据剧情、语境进行提炼。”
普通话的“私心”:更易跳出四川
“我现在的作品基本都是普通话。”张德高的《私房菜》使用的是“椒盐”普通话。他告诉记者,从2012年开始,他加入中央电视台《我爱满堂彩》《笑星大联盟》等栏目,如今一个月要跑三四趟北京录节目。“毕竟面对的是全国的观众,方言的局限比较多,所以我改用普通话。”
记者调查发现,在12个使用普通话表演的节目中,除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传媒学院3所高校的作品外,剩下的作品中,有一半都是考虑到“走出去”。
带着话剧小品《夕阳无限好》来参赛的攀枝花80后编剧李骊说:“我个人觉得方言小品在推广上,稍微要难一点。”乐山市犍为县川剧团的作品《腕铃声声》也选择了普通话表演,其动力也是“跳出去,再走一步”。
而达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还有点“野心”,两个普通话节目《测试》和《家务事》参加完这次比赛后,还想参加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小品大赛,冲击猴年春晚。
方言VS普通话:“一鸡两吃”可能吗
“我去央视录过几期节目,每一次都很纠结。”钟燕萍说,一边是四川特色,一边是全国观众,到底该说什么话?
方言和普通话的矛盾,难道不能调节?能否像电影《让子弹飞》一样,同时开发普通话版本和四川话版本,“一鸡两吃”?
“四川人的幽默、诙谐,大多都是通过四川话体现的。让人会心一笑的东西,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主任丁鸣说。而在李祥林看来,“一鸡两吃”很难,“方言能传递的东西,普通话不一定能传递。要把方言的包袱转换成普通话,‘笑果’就没有了。”
不过,也有不少创作者在尝试探索新路。钟燕萍以最近红火的川籍笑星王迅为例,“他的川普带有明显的川味,大家也都听得懂。”而张德高除了使用“椒盐”普通话之外,还在央视的建议下,与河南的女演员孙雁斌联手,南北合作排演小品。而依托央视的平台,他也开始与为冯巩、赵本山、郭冬临等写过剧本的编剧合作。
达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建认为,小品除了语言包袱,还有剧情包袱,“需要用好作品吸引人。”
相关问答
我只能给你个梗概呀,一个人因为被误会抓到警察局,警察问你叫什么名字?他说蒋方言,警察:什么,还能讲方言,请将普通话。。。。。反正就是因为名字谐音出...
东北话2113即东北方言,它和普通话5261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词汇两个方面:1、在语音4102上,有时把1653普通话的零声母音节加上声母n。例如;安(nán...
首先这不是谁“觉得”的事儿,东北(特别是吉林、黑龙江两省)话最接近普通话,是客观事实。这和东北话的成因有直接关系。今天,我们听到的东北人讲的东北话的...改...
网友发布最难懂方言排名第一:温州话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排名第二:广东话广东话不只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还有自己的文字。排名第...
如果不是就不要要求别人讲普通话。其二媒体在推广普通话方面欠缺,许多电视剧、电影、小品中经常出现地方话,甚至全剧都是地...首先要看当地人讲的是否是普通...
小品最一开始是作为演员的训练项目出现的。类似于观察生活练习,规定情境练习。主要练习演员的观察生活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作能力。要求在固定的空间,完整的时...
1、为了增加辨识度,因为东北话一下子就分辨出来了,如果全部人都是普通话,难道要每个人都介绍一遍:“我是北京的”“我来自云南”等等这样的台词?2、为了增...1...
在中国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地域歧视”,尤其是“河南人是小偷”最为激烈。为此网友分为两派,打的不可开交。所以,这则地域歧视就变得尤为敏感。每次新闻报道...
南方人听北方人说普通话是一种很平常不过的体验。在我们国家有着上千种语言,唯独普通话是被列入课本“全国教学”的语种。从小学开始,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基本上都...
优酷能找到,叫看病,这个可以去自己找找优酷能找到,叫看病,这个可以去自己找找优酷能找到,叫《看病》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