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有个节目大家一定很熟悉,中央10套的《百家讲坛》肯定大家都看过,《百家讲坛》一度红遍大江南北,特别是易中天的《品三国》节目,那段时间三国和易中天的名气相当大,小编也是天天追着这个节目看。
《百家讲坛》是一档央视出品的讲坛类节目,主要是以历史的题材为主,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福利,但是在现在,《百家讲坛》已经没有多少人关注,一方面是题材的匮乏,另一方面也是和讲师水平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百家讲坛》的那些经典历史题材系列和讲师,也希望这个节目能长久办下去。
1、 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这个节目知道的人我就不用多说,易中天以一种幽默风趣的口吻,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带我们重温了那段铁马金戈的年代,易中天先生独到的分析、风趣的话语让很多历史迷们对历史更加有兴趣,甚至很多不喜欢历史的人都喜欢看易中天的演说。
2、 王立群《读史记》以及《读宋史》
王立群教授的《读史记》以及《读宋史》(暂时只有宋太祖和宋太宗2个系列),也是一档高质量节目,王立群以他专业的角度,重新带我们了解《史记》里的大大小小事件,包括司马迁是怎么写成《史记》的,《读宋史》也是从宋朝2位皇帝开始,深入浅出的带着大家重温中国北宋初年的历史。
3、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
阎崇年先生是清史的专家,专门研究清朝的史籍,对于清朝的档案文件有相当高的了解,百家讲坛中阎崇年先生对于清朝的讲解,让我们能够了解到不一样的清朝历史,特别是清朝初年太祖努尔哈赤的发迹史。
4、 蒙曼《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等
蒙曼老师主要讲解的是唐朝历史,涉及到的作品很多,包括武则天、太平公主、唐玄宗等,蒙曼老师虽然是个女教师,但是在这方面丝毫不弱于任何男教师,讲的历史节目也是生动形象,特别受观众喜爱。
当然,《百家讲坛》还有很多人为此付出过,也有很多著名的节目,包括于丹、曾仕强、钱文忠、纪连海等一大批的著名讲师,他们都分享了很多优秀作品,这里就不一一点出,小编也很久没有看这个节目了,大家有什么自己喜爱的讲师和节目也可以讨论,互相推荐,毕竟每个人喜欢的类型不一样。
这年头,看个历史剧简直能把人气死。
不是没完没了的狗血剧情,就是没完没了的狗血爱情。
堂堂五千年历史,璀璨文明,硬是越来越拍不出好看的故事。
这边厢,大将军蓝玉在审俘虏时,被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掏出一把枪就给嘣了。
我说你抓俘虏不搜身,审俘虏还不搜身吗?
几百年前都这么尊重个人隐私了?
那边厢,朱元璋想和徐达结亲,还让马皇后屈尊做了拿手菜铁锅炖大鹅。
结果徐达张口就说:我家姑娘是鲜花,你家儿子是牛粪。
话刚落地,又补刀说:你当年在村里的名声,都比他好。
翻遍二十四史,从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
虽然你俩是发小,可如今身份毕竟不同。
你看把皇上臊成啥样了,别一手滑,诛了你九族。
这编剧,这导演,是被猪油蒙了心,还是被铁门挤了头?
与其看狗血剧生气,还不如换种形式。
看看纪录片。
说实话,一部好的历史纪录片,往往比电视剧更过瘾。
可是,好的历史纪录片在哪呢?
这部纪录片由央视和敦煌研究院共同出品。
历时六年打造而成,于2010年首播。
本片共分十集,每集讲述一个敦煌人物和一段敦煌故事。
全部合起来,就构成了这座艺术宝库的前世今生。
千年辉煌、落寞、传承与守候。
值得一提的是,其解说由著名配音师孙悦斌完成。
就是1573那个。
其声圆润,极富磁性,与敦煌的意境相得益彰。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这部播出于2014年的片子共分八集,全景式展现了楚国从兴到亡的八百年历史风貌。
其特点是,主题宏大,激情澎湃且悲壮。
里边所贯穿的人文情怀,英雄情结,就像屈原的《离骚》般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从这一点上说,它不是一部纯粹的历史纪录片。
不过,这可以说是它的不足,也可以说是它的优点。
比如蒙羽本人,就非常喜欢这种昂扬的基调。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这是一部非常古老的纪录片,首播于2004年。
又是一部久负盛名的纪录片,凡爱秦史者,无人不知。
《复活的军团》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切入点,以故事的形式,层层揭示秦军之所以一统天下的历史真相。
尤其对秦人科技实力的展现,令人大开眼界。
2011年,跟着这部纪录片,还产生了另一部《兵马俑的神秘主人》。
片中讲了大量关于兵马俑文字的故事。
网络作家蒋胜男正是因其中一个符号受到启发,写出了《芈月传》。
当然,这个符号被解读为“芈月”,纯属无稽之谈。
依我看,明明就是个“胖”字。
从一个伟大帝王,到另一个伟大帝王。
从一个伟大帝国,到另一个伟大帝国。
该片以恢弘的气势,史诗的叙事手法,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
虽然只是一部纪录片,但将其中的历史人物刻画地有血有肉。
仿佛电影一般。
尤其是对于秦始皇,以大量史实佐证,让他不再是以往的霸主、暴君形象。
他也有心路历程,他也有奋斗历史。
该片于2009年9月9日,在联合国总部首映。
仅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其实力地位。
该片不长,仅有上中下三集。
但包含的历史却将近300年。
以大明宫为主线,全景展示了这座大唐权力中心从建造、辉煌到毁弃的全过程。
堪称唐史缩影。
这部纪录片仅按评分的话,并不能排名这么高。
但蒙羽坚信,它是被埋没的。
之所以这样坚信,主要因为这个主题比较冷门,也比较小。
不像周秦汉唐那样,被广为认可。
对于塞外三朝,别说我们普通人了,就连史学界的关注度,都不算太高。
蒙羽却格外热衷于这段被埋没的历史。
无它,因其神秘。
而且,特别喜欢导演的叙事方式。
关于导演,我们最后再说。
党项人的千年迁徙史,大白高国的光荣与梦想,为延续文明而创立的西夏文字。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圣不朽。
在瀚海的历史长河中,绝对不应该被遗忘。
这部纪录片2015年3月首播,10月蒙羽就专程去了一趟宁夏,去追寻李元昊的足迹。
而后,还刻了西夏文的印章,手制了西夏文词典。
无它,就是喜欢。
这部纪录片还有一点很值得推崇:配乐出色。
尤其是张镒麟创作的主题曲大提琴《神秘的西夏》,雄浑悠扬,令人百听不厌,久久难忘。
在这期榜单中,绝对可以排入前三。
希望经过我的推荐,能有更多人喜欢上这部纪录片。
和这段历史。
这部片子,在纪录片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历史剧爱好者心目中的《大明王朝1566》。
《河西走廊》由央视打造,首播于2015年。
其以电影的手法,从汉代到现代,前后共展现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貌。
有大片之质感,无大片之繁琐,极具观看价值。
同样的,这部纪录片的一大亮点,还是音乐。
雅尼所作的主题曲《河西走廊之梦》苍凉悠远、雄浑古朴。
仿如天籁之音。
徐鲤所作的十几首背景音乐,也同样上乘。
《玄奘之路》还有另一个通俗叫法:真实版《西游记》。
是的,看过之后,将彻底颠覆你心目中的唐僧形象。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
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
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
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
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
由于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
可他放弃了一切荣耀,毅然返回故土。
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这就是《玄奘之路》所要表达的内容。
然而,真正的精彩,并不在于取到多少真经,翻译了多少著作。
而在于取经过程中所历经的九九八十一难。
与小说中的唐僧相比,现实中的玄奘更加艰难。
因为唐僧有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相助,而玄奘只有一人一马。
很多时候,他往前走是死,往后退也是死。
只能向死而生。
这部纪录片存在的意义也至关重要。
玄奘西行成功几百年之后,历史逐渐变成了传奇,传奇慢慢地变成了神话《西游记》:
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带着一头猪和一匹马,保护着斯文懦弱的师父,去西天取经。
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加工,徒弟孙悟空成为故事的核心,而师父唐僧早已面目全非。
在人人只知《西游记》的国度里,它要为玄奘正名。
如果说《河西走廊》是一个民族创造的历史,
那么《玄奘之路》就是一个人创造的历史。
这也是蒙羽为什么更加推荐它的关键所在。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玄奘的扮演者王新源。
他本是一位导演,自己也拍些纪录片。
据说还是位佛教徒。
为了演好玄奘,他主动去法源寺和中国佛学院体验僧侣生活。
片中,他从青年演到老年,跨度巨大,表演难度也巨大。
但他都刻画地游刃有余。尤其老年玄奘,简直神形兼备。
据说有一次拍摄时,刚到寺院,一位和尚见到他就哭了。
说仿佛看见了真正的玄奘大师。
很多人都说,他是所有玄奘扮演者中,最传神的一位。
蒙羽觉得,王新源当得起这个称号。
此外,《玄奘之路》的配乐也很出色。
程池所作的主题曲《大乘天》,能够洗涤人的灵魂。
《大国崛起》算是历史纪录片,但不是中国的历史。
不是中国的历史,又是由中国人拍的。
之所以把它放在这个位置,自然是有理由的。
《大国崛起》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象征意义,单从拍摄和播出规格就能看得出来。
当年,由它所引发的轰动,至今犹历历在目。
什么民族自信、家国情怀都抛开不提,单从创作手法本身,其影响也是巨大的。
可以说,《大国崛起》教会了我们,该如何拍纪录片,如何拍好纪录片。
所以,这个榜单中,必须有它的名字。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同样,这也是一个让很多人无法信服的排名。
别急,先听我说。
《中国通史》的整体质量,或者单独拎出一集来看,可能真的不如前边那些好。
但它胜就胜在“通史”二字,大而全,广而博。
洋洋100集,真可称之为影像版《上下五千年》或《二十四史》。
中国历史是要让中华儿女去铭记的,华夏文明是要让炎黄子孙去传承的。
面对高深而枯燥的史书,绝大多数普通人,都难以钻研进去。
从这一点上说,《中国通史》的教化意义,绝非前边那些所能比。
再次抛开这些因素不提,仍旧只论片子本身。
《中国通史》也当得起精品力作。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所谓排名,都是见仁见智,其目的,无非是广而告之、佳片共赏。
所以说,认可也好,不认可也罢,都只代表个人观点。
除此之外,蒙羽还有更多推荐:
《东方帝王谷》《西汉帝陵》《黄帝》《大汉帝国》《中山国》《甲午》《下南洋》以及《百家讲坛》部分内容。
都很不错。
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业性的纪录片,也很不错。如:
《汉字五千年》《昆曲六百年》《玉石传奇》《瓷路》《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我在故宫修文物》等。
当然是金铁木。
以上十部纪录片中,《复活的军团》《大明宫》《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神秘的西夏》《玄奘之路》都是他拍的。
一人占据半壁江山。
除此之外,还有《书简阅中国》《佛国记》《圆明园》《问道楼观》等等。
几乎全在8分以上。
因此,他被称为“中国最会拍历史的人”。
在行业内,金铁木真的是无敌般的存在。
他拍过各种题材,尝试过各种风格。
他要做的事,就是自己超越自己。
2019年底,他的新作《风云战国之列国》正式上线。
这一次,他真的要以电影的形式拍纪录片。
每集一个国家,每个国家,有几段剧情,还邀请一些著名演员来演。
他的尝试不算成功,引来了不少批评,其中也包括蒙羽。
60分钟的时间,要展现一个国家的历史,而且还有“沉浸式剧情”,时间真的不够用。
各种浅尝辄止,观众也沉浸不起来。
不过即便饱受批评,其评分依然超过了8分。
是许多导演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更多精彩:
《山河月明》拉垮,历史剧只服这六部,《康熙王朝》排不上号
《山河月明》张芷溪带资进组?手握8部版权,她还有个影视大佬梦
张若昀《霍去病》播不了,主因在他爸爸,影视烂剧该“去去病”了
明星、名人、名利场;
猎奇、八卦、说书坊。
喜欢,就请关注、点赞、转发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问答
一个以文化人、历史专家、教师为主的《百家讲坛》在娱乐当道的年月里成为热门节目,在《百家讲坛》推出过讲座的人已超过了20位,这些人在上“讲坛”前,影响力只...
1、孙丹林2、孔庆东3、易中天4、刘心武5、纪连海6、王立群7、阎崇年8、毛佩琦9、金正昆10、马瑞芳孙丹林:论文、著作:在省内外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
百家讲坛精品排行榜前三:《品三国》、《王立读宋史》、《刘心武揭秘梦》。一、易中天易的本行不是历史,他是中文系的讲师。易说他一开始对三国并不熟悉,是...
著名讲座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于丹...02蒙曼...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讲宋朝的历史读物不少,有通俗风趣的,也有略显专...《志...
百家讲坛是央视10套一个非常有名的节目,这档节目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以涉及中国历史和文化最多。而百家讲坛最有名的12位主讲人也是...
乔良,河南杞县人,1955年出生在山西忻县一个军人家庭。乔良是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评论家,空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
纪连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西城区兼职历史教研员。曾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正说和珅》...
推荐: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掌阅听书喜马拉雅FM喜马拉雅fm可以听有声小说、新闻谈话、政党园地、综艺节目、相声评书小品、音乐节目、教育培训、财经证券、儿...
8条回答:【推荐答案】设置最新版的暴风影音总在最前的方法是:1、在暴风影音的主菜单中,选择播放--置顶显示,如下图:2、选择始终。这样,暴风影音就会始终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