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一响醒木,叙一段过往,卷扇翻折三两声,语微颤,愁心难整,书里书外泪者谁?噙一口苦茗,忆一段过往,鲛绢焉得不伤悲,泪空流,咿呀声里,苦恨春风久不归。

——这便是说书人。

说书,这项从宋代便开始流行于勾栏瓦舍的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起起落落上千年。评书是曲艺的一种。一人演说,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讲述历史及现代故事。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靠着广播和电视的推广,一度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收音机电视机旁等待评书开播的快乐留在无数人的记忆里。

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时候大家都只能买得起一台收音机,大家守着广播,把整部长篇评书《岳飞传》从头听到尾,而且百听不厌。当另外一家电台也安排播放评书《岳飞传》时,大家依然会听。就像如今许多电视台会同时播放一部很火的电视剧一样,那时几乎每家省级电台都有“小说连播”节目,也都争先恐后播放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

有多少人是从听刘兰芳的《岳飞传》开始迷上评书的?那是1979年,正好赶上文化解冻,岳飞这位爱国大英雄的故事激发了人们心中的各种共鸣。这部书先后在100多个电台播出,数以亿计的听众收听,那种万人空巷,妇孺皆知的盛况在如今看来几乎不可想象。

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一位书迷这样回忆:“老少咸宜的评书联播,是当时电台最受欢迎的栏目,让一帮狗一样疯淘的小崽子,往家驴一样疯跑的,不一定是家里的饭菜,但一定是评书联播开始了。”这是我们那代人共同的经历,饭可以晚点吃,评书不能耽误一分钟,短短30分钟,全神贯注,总觉得时间过的太快,今天听完了就盼着明天快点来。

《岳飞传》后,紧接着另一部热播评书《杨家将》依旧万人空巷。由刘兰芳播讲最火的两部评书《岳飞传》《杨家将》讲的都是大宋朝那些事。听多了对其中的诸多情节也会像刘兰芳一样如数家珍,什么高宠枪挑铁滑车、八大锤大闹朱仙镇啊,七郎八虎闯幽州、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啊等等。

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袁阔成的评书《水泊梁山》。那时的评书播讲节目被调到了晚八点半,因此夏夜里坐在池塘边的大树下乘凉,听评书绝对是一种超级享受。再后来就是《三国演义》,袁先生的普及功劳最大,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收听单田芳的评书最早是一部现代评书《新儿女英雄传》。单田芳无论是声音还是播讲风格,都迥别于同时代的说书人。现在人形容为“云遮月”,那声音极有穿透力,又极富特色,在一片纷繁嘈杂声里,最先冲入耳膜里的一定是单先生说评书的声音。

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听田连元先生的评书比较少,但广大听众朋友们认为中国评书界最幽默,最搞笑的大师非田连元莫属。他的最大特点—— 幽默,幽默,再幽默;感人,感人,再感人。他的搞笑功夫,在众位高手 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是评书艺术家中头一号的幽默大师。田连元先生也是人们最崇拜、最佩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之一。田老的 作品也非常丰富,其中最经典的代表作有《杨家将》、《施公案》、《包公案》、《水浒传》、《小八义》、《镜花缘》、《佤岗寨》等等。田老的嘴皮功夫在众多高手中绝对算是一流的。说话行如流水,快如闪电。滔滔不绝, 连绵不断他塑造的人物性格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曲艺界一直将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并称为“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他们代表着评书巅峰时期的黄金岁月。

然而随着大师的离去,辉煌的评书舞台日渐寂寞。袁阔成去世的时候,刘兰芳黯然道:“袁先生在台上那个气派,那个漂亮,再也没有了”。不久前,单田芳先生也驾鹤西去,评书被人们短暂地想起,重又归于沉寂。可是对于听着评书长大,听着评书了解历史、接触名著、初识世界的一代人来说,评书将永远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一起追忆“评书四大家”的风采,以及那些快乐无忧的日子。

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180回的《三侠五义》,360回的《水浒全传》,117回的《岳飞传》,365回的《三国演义》……单田芳、刘兰芳、袁阔成、田连元……年少时光就在这些极富感染力的故事中穿梭而过。今时,七零后已奔五,八零后已奔四,当年迷倒所有人的声音大师们也渐行渐远。

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开创了黄金时代的评书四大家,如今折损半数,令人黯然。而我们一起听评书的那些单纯质朴的日子,也在逐渐远去。评书在今天,其实依旧活着,也依旧有不少听众,但是现代都市里的年轻人,很难像过去那样,一回一回地,连续很长时间去听一部书,互联网、电视、电影等,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而我们这一代听书人,也都渐渐老去了,但我们依旧不能忘怀那些日子,几位先生的评书滋养了那一个时代。

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在那个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都比较匮乏的时代,评书对孩子来说是一扇奇妙的窗。所有的知觉系统都有记忆,气味、颜色、声音……都像一个个触发键,勾联着某一段过往。几位老先生的评书也是一样,虽然我们早已不需要通过听评书来满足对未知世界的幻想,但是....

它却被刻录在心灵深处。

文/云安源娱乐

他的评书《三国演义》,堪称单口相声,你还记得吗

昨天讲了相声的一些情况,大师辈出,名家如云,影响了一代人。其实除了相声,在曲艺行当里,还有一种艺术行式,也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甚至直到现在,还在影响数以千万计的人。

这就是评书。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说到评书,可能很多年轻的朋友对评书没什么印象了。或者是知道曾有过这门艺术,但年代过于久远。但年龄稍长的朋友,相信不会对评书陌生。即使是现在的评书已经式微,但那份特殊的情怀,依然激荡在心中。

那个时候,谁还没听过几位大师,如田连元、单田芳、刘兰芳,以及袁阔成诸先生的评书呢。田先生的电视评书《杨家将》,单先生的《明英烈》,刘先生的《岳飞传》,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比如单先生,现在对面走过一个老大爷,手里拿个收音机,里面放的多是单先生的评书。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今天要说的,是一代宗师袁阔成先生,还有他那部影响空前的电视评书《三国演义》。

袁阔成先生是辽宁营口人,生于1929年,行内尊行袁五爷。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和很多相声行业的父子传承一样,袁先生同样有底蕴深厚的评书家世。相声界的一代宗师,公里的是马三立先生,其子少马爷马志明先生。在评书界,袁家的地位就相当于马家在相声界的地位。袁先生的父亲,袁杰武也是一代评书大师,袁杰武先生和两个兄弟袁杰亭、袁杰英,并称为袁氏三杰。

袁阔成先生在评书界的地位,也相当于少马爷在相声门的地位,辈分都很高。像著名的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比袁先生小5岁,在评书门的辈分要小一辈,还有田连元、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刘兰芳、连丽如,都是。

袁阔成先生生长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想不学评书都难。

在评书门,像袁先生这样打小就在家里熏陶的,称为“娃娃腿”。因为这些年,评书的市场比较小了,有些专业性的术语也不流行了。不过,可以提一些,毕竟评书曾经带给人们太多太多的快乐。

评书可分为几大块,即袍带书、短打书、神怪书。袍带书(也称长枪袍带书)是指演义类评书,如《三国演义》、《说唐》、《罗通扫北》、《杨家将》、《岳家将》等。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短打书主讲武侠类评书及公案类。比如《三侠武义》、《明英烈》,以及《包公案》、《施公案》等都是短打书。神怪书,是指妖魔神仙之类的书,如《西游记》、《济公》、《封神演义》等。还有一种鬼狐书,就是《聊斋》。

长篇评书,称为“蔓子活”,评书比较短的,比如袁先生说的那个《肖飞买药》,称为片子活。还有一些评书,没有书面传承,都是一辈辈评书艺人口口相传下来,称为“道儿活”。相声界如果没有师承,同行不承认。评书界也类似,称没有师承的为“海青腿”。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经常听老郭的相声,其实对评书也有介绍。比如唱戏的角称“老板”,要带一帮弟子吃饭。评书的角,称“先生”。先生在说人物之前,往往会有一串赞词,老郭学过,就是赞秦琼的“金盔金甲淡黄袍,五股攒成袢甲绦。 护心镜,放光豪。丝鸾带,扎稳牢。”这个称为“赞儿”。如果在书中用了历史典故,称为“拉典”。书中的主角,比如《三侠武义》的白玉堂,包公,称为“书胆”。

说书的不容易。一个人,凭一张嘴,上千五千年,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三教九流,无所不说。有首《西江月》云: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袁阔成先生,就是这样的大家,他的博学多识,在评书界是出了名的。曲艺门有句行话,叫“肚囊宽绰”,是指肚里有货,知识面广,如郭德纲、梁宏达,都是大杂家。袁先生有家世,自己又刻苦,在14岁时就能登台说书了。袁先生是活到老,学到老,他虽是评书门的,但他涉猎所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诗词歌赋、五行八卦、三教九流,时事新闻,电影话剧,以及其他的曲艺艺术形式,特别是相声。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相声和评书是曲艺门里行当最为接近的,都是以说为主。很多听袁先生讲的《三国演义》,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这是在说评书吗?这简直就是单口相声啊。简直太幽默了,听着听着,突然给你抖一个现代的包袱,让你笑到不行。听完这一集,特别想听下一集,根本收不住。

袁先生其实有很多名书,但大家最熟悉的,只能是那部轰动华人世界的《三国演义》。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说大书太难,尤其是像《三国》这样的。首先是大家对三国故事太熟悉,一旦讲不出新意,收不住听众的心,以后就很难有吸引力了。毕竟《三国演义》太长,袁先生就用了365回才讲完三国。

但袁先生讲《三国》,已成经典。相信很多朋友那会都会有这样的记忆:中午放学后跑回家,拧开收音机,调好频道,听袁先生的《三国》。可快到下午上学时还没听完,非常的不舍。

袁先生的《三国》为什么说的这么好?袁先生为了讲《三国》,可是下了苦功的。首先要熟读《三国演义》,还要看《三国志》以及一切与三国历史有关的史料,还要学三国类的曲艺活,到民间搜寻三国故事。还有就是亲自去三国古城、古战场,去感受那金戈铁马、波诡云谲的历史氛围。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与其说袁先生是在说书,不如说他是在演书。讲评书,一定要有适当的肢体语言,袁先生这点做的非常好,特别是在电视上看他讲的《三国》,看袁先生一伸手,一抬脚,就会被深深吸引住,不知不觉间就被带入三国的历史中。

相声门有个评价相声演员的术语,四字“帅卖怪坏”。而评书界也可以引用过来。评书四大名家,袁单刘田,田先生占一“坏”,刘先生占一“帅”,单先生占一“怪”,袁先生占一“卖”。何为卖?是指知识渊博,功底深厚,真正的杂家。就台风而言,袁先生其实也占一个“帅”字,台风非常的潇洒飘逸。

袁先生以《三国演义》走近千家万户,但袁先生并不只有这一部《三国》。老书里头,《水泊梁山》同样说的精彩至极。刘兰芳三国演义365回 听着评书长大起来的那波人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袁先生还擅长说新书,就是新时代题材的现代评书。最有名的,如《烈火金刚》、《敌 后武 工队》、《林海雪原》等。

2015年3月2日,袁阔成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6岁。袁先生虽然驾鹤西去,但他却留给世人的作品,却可以不朽。

相关问答

80年代的小学课外读物有哪些?

小学课外读物有很多:都是满满的童年记忆:《故事会》、《十万个为什么》《故事大王》、《少年文艺》《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好儿童》、《少年...《...

谁知道“十二道金牌”的日期?

十二道金牌是存在的,由于喷子和岳黑败类的无知和无耻,它们认为这东西就是金子做的牌子,还踏马大言不惭的说宋朝文字发达,用不了这东西[捂脸][捂脸][捂脸],...岳...

刚开始阅读,有什么好书推荐?

一个读书的人,有两种方式从书籍中获益:一种是学习书中的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现实世界的竞争力;另一种是通过感知历史先例和人格模板,获取意义资源,把自己融...拿...

岳飞有几个师傅-171****9995的回答-懂得

历史和传说1345年,元朝丞相脱脱(1314年—1355年)完成496卷的《宋史》。其中的第365卷为《岳飞传》,由岳飞的孙子岳柯(1183年—1240年之后)所著,提到...

武王爷是什么神?

末南宋初·河...后神格上升,民国三年(1914年)与关帝并祀于通淮关岳庙。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北宋末南宋初·河南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

岳飞五百人消灭十万金军,感觉比成吉思汗还厉害为什么还收复不了中原呢?

而岳飞一直高喊着“迎回二圣”,自然不被宋高宗待见,所以朱仙镇大捷之后,宋高宗不仅没有下令乘胜追击,而是连发十二道“金字牌”令其班师回朝,第二年就以“...成...

历史上真有用双锤的武将吗?

...锤子并非不实用,古代战场让它必须实用。锤有长短两种,正式装备的长柄锤,大约在115~140厘米左右,短柄锤则只有几十厘米长。由于短柄锤夹带方便,常用作暗杀...

岳飞战功显赫为什么却得不到宋高宗的信任?

看到了吧?金史写到“还军于汴”,宋史写到“遁还汴京”,二者几乎一致,这说明兀术忍痛放弃开封以南的战争果实,缩回汴京被动防守是出于战败后的无奈之举,证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