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下南京》又称 《刘公案》,是个连本戏,一般包括《铡太师》、《铡西宫》、《下南京》、《会总督》、《双开铡》五部。这只是刘墉戏中的一部,此外还有下南京、下山东、回北京等剧目。可以说围绕刘墉形成了一个庞杂的剧目群,而主题只有一个:歌颂这位为国为民请命的青天刘墉,也足见人们对刘墉这个人物的喜爱。因此,《刘墉下南京》有豫东第一剧目之称,是豫东红脸的代表性剧目,必唱剧目。 该剧目由豫剧早期科班府八班(归德府八班衙役组建的科班)的著名艺人刘娃(刘芝兰)根据河南坠子改编,生动形象,轰动一时,广为传颂。后经豫东红脸宗师唐玉成大师加以借鉴改编,成为豫东唐门四代传承的优秀剧目。尤其是来自虞城路有着八大红脸之称的刘新民,高亢明亮的唱腔为其赢得了“活刘墉”的美誉。
单就目前留下的视频和其他唱段而论,《刘公案》这个戏,目前还没有人能在唱做上超越或并列刘老师的。这也是刘老师的看家戏。
有诗赞曰:
豫东红脸群雄起 ,各具千秋誉满地
珠咙玉吼献高技 ,激扬澎湃气血提
唱腔萦绕心甜蜜 ,百听不厌无烦腻
回味无穷妙称奇 ,粉丝齐夸如心意
帝王将相一场戏 ,忠臣良将扶正义
奸佞恶人必自毙 ,警寓后人引深思
官家忽视短见识 ,彩虹倒挂难蔽日
一朝得机展宏志 ,顺势腾飞振玉翅
瑕不掩瑜千红紫,百花齐放谁不喜
梨园奇葩神魔力,如痴如醉万人迷
视频加载中...
相关问答
河南豫剧《刘墉下南京》戏词出北京放罢了大炮六声老干娘三声我的又三声非也是老干娘三声大炮她给她干子刘墉助助威风都只为那西凉夏国无宝进贡呐他只把...
原唱:洪先礼《刘公案》,一名《刘墉下南京》;豫剧传统剧目,豫剧唐(玉成)派代表剧目之一。历史上确有刘墉其人,因其为官忠正、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
没有,《刘墉下南京》;豫剧传统剧目,豫剧唐(玉成)派代表剧目之一。历史上确有刘墉其人,因其为官忠正、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有关于他的事迹在民间广...
刘墉下南京豫剧中的八大红脸王是指在豫剧表演中扮演红脸角色的八位著名演员。这八位演员是:1.马连良:被誉为“豫剧第一红脸”,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著...
结局:刘墉为破张禄这一案,暗访访到了刘青母子得知此事的来龙去脉,且与刘青结为兄弟。龙国太亲到南京,许天官把江宁府就是三千岁刘墉告诉许翠萍,要许翠萍去...
原唱应该是洪先礼洪先礼,1966年出生,河南商丘市夏邑县桑堌乡郭各村人,著名豫剧红脸演员,豫东调八大红脸王之一。师从唐玉成。刘墉下南京龙国太是斯琴高娃唱的
刘墉(1719年-1805年,又作1720年-1805年[50]),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人称“刘罗锅”,山东诸城人。[43]其父...
文戏刘墉下南京又名刘公案,盛行于豫东、鲁西南、皖北、苏北一带,历史上确有刘墉其人,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也确实在...
还有现代戏《朝阳沟》、《红灯记》、《金鸡引凤》、《桃园喜》、《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铡刀下的红梅》、《小二黑结婚》等经典名剧,古装戏更是...
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