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成先生出生于评书世家。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情节几乎家喻户晓。由袁阔成先生播讲的《三国演义》,无论是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还是儒雅风流的诗词歌赋,都能在袁先生的娓娓道来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有很多人说,袁阔成播讲的《三国演义》,是评书界的巅峰之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单田芳先生是一位非常高产的评书艺术大师,据说光单先生一个人的评书作品,就超过了其他几位评书艺术大师作品的总和。在单田芳先生众多经典作品之中,《白眉大侠》是最受广大评书听众喜欢的一个。如果说袁阔成先生的艺术特色是“雅″的话,那上天风先生的特色就是“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因此有了“凡有经水处皆有单田芳”直说。
《岳飞传》是我所听过的最早的一部评书作品。那时候六七岁的我,和邻居家老爷爷在夏天晚饭后的街口,躺在草席上听半导体里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了听评书,一晃这马上就快40年了。刘兰芳评书的特色是吐字清晰,声音高亢洪亮,尤其她说的各种"赞″,能把各色人物描绘的惟妙惟肖,使听众如见其面。
《刘秀传》是我听到的田连元先生的第一部评书,讲述了王莽篡汉后,汉殿下刘秀灭莽兴汉的故事。田连元播讲的评书风趣幽默,特别是这部书每一小段的背后,都有两句如诗的点评,听来非常的有意思。
陈清远大师是一位评书前辈,可惜我听过的他的评书作品并不多,好像是只有这一部《烈火金刚》。听陈大师这部书的时候,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时间过于长了,现在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好在前几年我有时候听了一遍袁阔成先生播讲的《烈火金刚》,感觉两个人的风格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刘立福先生是"陈派评书"第三代掌门人,其代表作品是《聊斋志异》,《胭脂》也是《聊斋志异》里的一个故事,一段看似平淡无奇的杀人命案,审理起来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悬念迭出。这部书被刘立福先生演绎的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叫人欲罢不能。
连丽如也出生在评书世家,其父连阔如也是一位评书名家,青年评书演员王玥波就是连丽如的徒弟。连丽如播讲的《东汉演义》,相较于田连元的《刘秀传》,跨越时间更长,涉及人数更多,故事情节也更加曲折复杂,相比较也更加符合历史事实。非常值得一听。
出去那些前辈大师,年轻一点儿的评书说的最好的,我认为就是张少佐先生了。张少佐先生是评书大师袁阔成的徒弟,其作品也非常多,既有传统评书,也有现代评书,甚至还有当代评书。他播讲的《雍正剑侠图》,相较于单田芳播讲的《童林传》,更加符合原著,也体现出了他的特色。
孙一先生多才多艺,不但是一位著名的评书演员,还是一位影视导演,过去还曾经说过相声。孙一先生在评书界没有师承关系,但受到过很多评书名家的指点,他的艺术特色跟单田芳先生有些许类似。《明朝那些事》是一部现代大作,讲述了大明朝从朱元璋起事开始,到崇祯帝上吊死,而大明灭亡结束。有人评价这部书是一部史实巨著,也有人嘲讽它是一部专门糊弄外行人的扯淡文章。但无论如何,这部书听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这是我的观点,并结合广大评书爱好者日常的点评,总结出来的十大评书名家的带表作品。欢迎大家点评。
传统评书总体上分为袍带书、短打书和神怪书。袍带书主要是铁马金戈,两国交兵,两军在阵前斗智斗勇。短打书主要就是公案和侠义,平山灭岛,高来高走,缉盗拿贼。神怪书就是如今玄幻文学的鼻祖,神魔鬼怪,光怪陆离。
相对来说,短打书火爆精彩,更易于民间接受,所以在短打书方面,诸多评书名家都深有造诣,广有收获。
今天,盘点一下十位评书名家的短打评书名篇。
梳理评书的传承和门类,毫无疑问绕不过袁先生。作为评书界的泰斗级人物,殿堂级存在,袁先生在三个门类中都卓有建树,甚至是打造了巅峰。
袁先生是正宗的评书门子弟,家学渊源,怹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以短打书成名的,家传的《施公案》,洋洋大观,而且怹涉猎广泛,在创编方面也独树一帜。虽然怹以一部《三国演义》铸就了无上的荣光和旷世的辉煌,其短打评书更见潇洒漂亮的艺术风范。
这部评书取自东北说书名家张青山,张青山根据《水浒传》,独辟蹊径,创作了这样一部评书。初期名字也叫《水浒拾遗》,或者《水浒外传》。袁先生说书,不仅台风稳健,字正腔圆,而且挥洒自如,飘逸倜傥,绝非专注于讲故事的说书人所能企及。在这一点上,就如同观赏奥斯卡大片与观看网络大电影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距离。
袁先生播讲的《水泊梁山》,既有短打书的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又有人情世故和社会典故的融入与发挥,立意很高,境界很高,也绝非普通短打书所能比拟。在这一点上就如同金庸的武侠小说高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寻常的武侠小说作家一味创设着矛盾重重的打斗和刺激。
如果以量取胜,袁先生的确存在着过于爱惜羽毛的特点,择书很严,讲究因人说书,根据自己的艺术特点来选择作品,绝不会什么书都说,以导致良莠不齐。相对而言,有些名家过于不爱惜羽毛,虽然著作等身,却精品寥寥。
十二金钱镖
这部评书是根据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武侠小说大家宫白羽的同名小说改编,当时说这部评书的评书大家不少,但是袁先生以其精湛的艺术和能耐,力压群芳,一骑绝尘。这部评书的成功,也为袁先生其后改编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成为表演新书的带头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袁先生的评书语言丰富,绝不是俗语套话堆砌,从这一点上来说,就与宫白羽的武侠小说能够水乳交融,相辅相成,也是正因为这一点,袁先生才远远落下很多同行。怹讲的《三国演义》,还有这部《十二金钱镖》,为何别人难以企及,就是因为别人用太多的评书行当中的套话来结构整个演出,导致出现了不伦不类。
十二金钱镖是一部社会武侠小说的典范,生活化非常强,有些评书同行套用传统公案评书的结构和语言来讲述这段评书,俞建平这位镖师就成了换汤不换药的紫面昆仑侠童林了。三国演义也是一样,用传统的袍带书的表述方式去演绎,自然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施公案
这部评书是袁先生的家传书,也是袁先生赖以成名的鸿篇巨著。施公案有很多衍生书目,很多评书艺人都会说这部评书以及衍生书目,袁先生的施公案大气开张,潇洒飘逸,说表并重,静动互存,神形兼备,绘声状形,以形传神,表演细腻感人,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
单先生也是评书界的殿堂级人物,而且在说书的数量上,可谓是同时代无出其右者。单先生在袍带书和短打书上,都有非常精彩的呈现,尤其是短打书与其个人的艺术风格更为协调,所以精彩度更强。
三侠五义
可以肯定地说,寻常百姓听的这部书,基本上都是单先生的版本。在说这部书上,单先生自认第二,几乎没人敢认第一。由于单先生播讲的《三侠五义》过于著名,导致其他评书名家播讲的此书鲜少人知。单先生根据这部评书,同时结合其他评书艺人传下来的书道子,丰富了七杰小五义,创编了白眉大侠和龙虎风云会。
如果说石玉昆开创了三侠五义,那么当代的单先生将其发扬光大。
三侠五义原本是公案和侠义小说的融合体,但是在单先生的手中,公案的成分逐渐减化,侠义的分量越来越重,这与武侠小说带来的冲击不无关系。单先生这部评书播送的时候,武侠小说正是如火如荼,愈演愈烈。
三侠剑
这部评书是张杰鑫根据施公案和彭公案创编的一部超长篇的短打侠义篇评书,在评书界,很多名家都会这部书,也都播讲过。相对来说,单先生的本子更热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这部书做了结构精简,而且有很多大关节也没有讲到。
当年,单先生根据自己的播讲录音整理出版了《三侠剑》的评书文本,销量很大,却引发了与张杰鑫后人的版权之争。
童林传
这部评书同样并非原创,而是改编自评书老艺人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也同样存在着结构精简和故事梳理的现象。
单先生在播讲这部评书的时候,正值英年,火爆的节奏感很强,故事引人入胜,当然单先生个人化的一些表述方式在这部评书中大放异彩。第一,云遮月的嗓音,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特色;第二,单先生对人物塑造的方式相对粗犷,同质化很重,易于普通听众接受;第三,单先生独有的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茶余饭后之资。
白眉大侠
这部评书是单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自创的超长篇评书,这部评书可以认为是封神演义的武侠版。由这部评书改编的《龙虎风云会》,也受到了听众的热捧,遗憾的是成了烂尾工程。
田连元的说书风格与传统艺人有些区别,善于把握细节,善于设计生活化的节奏,也善于细腻地表现心理活动,这些特点在短打书上还是大有裨益的。
小八义
这部评书是梁山后代的故事,很多东北评书名家都掌握这部评书的梁子。田连元的夫人刘彩芹也在电台上播讲过这部评书,而且还播讲了这部评书的续集。
田连元由于声名极为响亮,他播讲的这部评书在知名度上超越了他的夫人,也超越了其他评书名家的版本。
水浒传
评书《水浒传》,是田连元的代表作,其艺术成就远在其他名家的版本之上。这也说明了,田连元其实非常适合表演文学性很强、情节很细腻的作品,非常适合对古典文学进行再度创作和评书改编。
只不过,由于过于细腻,过于生活化,导致了节奏有些缓慢,影响了听众对于过程火爆的期待。听他的水浒传,第一要有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力,第二要有慢工出细活的耐心,第三要脱离传统评书的惯性思维,学会品味其中的韵味。
可以看得出来,田连元是打算将这部评书打造成一件艺术品,一件自己艺术生涯的集大成之作,野心很大,成效也很不错。
连丽如继承了北京评书的传统,同时由于出身世家,具有一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她矢志于发扬北京评书的精髓,应该看到她所掌握和涉猎的评书道子很正宗。在短打书方面,她还尝试过播讲当代武侠小说大家的名著,比如说《鹿鼎记》。
连丽如崛起的时候,相对于评书四大家要晚了许多,这也导致了她在全国领域的知名度,事实上不如评书四大家。
雍正剑侠图
这部评书是李鑫荃的传本,连丽如在播讲的时候,分为《紫面昆仑》《雍正剑侠》《蓬莱剑侠》《剑山蓬莱岛》四个部分。
她的这部评书相比单田芳的《童林传》,自然要全了很多,许多不见于单田芳《童林传》的大关节,在她的这部评书中得到了补全。
张少佐是创新型评书名家,其父张震佐也是评书界的老艺术家,家学渊源,而且张少佐还得到了袁阔成先生的亲炙,多方面的原因成就了他如今在评书界的地位。
实事求是说,张少佐在短打书上还是很有特点的,节奏快,内容新,既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声音。他播讲过雍正剑侠图等传统书,也改编过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
大明剑侠
这部评书,也叫作《九义十八侠》,或者还叫《龙公案》。典型的剑侠书,人物繁多,层层打怪升级,与单田芳的白眉大侠很相近。
多情剑客无情剑
能够改编古龙的小说,第一证明了张少佐的创新意识,第二揭示了张少佐很有胆量。古龙的小说,最不容易改编,影视剧甚至都望而却步,张少佐以多情剑客无情剑为突破,添加了一些传统评书的元素和情节,很好听,但是有些跑偏。
聂田盛是位老先生,对传统评书造诣极深,会的本子极多,短打书是他的看家本领。很多评书名家后来播讲的评书,事实上源自老先生的传授。
五女七贞
这部评书是由施公案改编的,聂田盛专说此书,大体分为“五女擒兰”和“七贞擒莲”两个故事。聂田盛的施公案,体系很大,内容很杂,,分为《五女七贞》、《百鸟朝凤》、《百兽朝麟》、《康熙访盛京》、《五小下山东》、《百鬼朝阎》、《五小闹关东》、《十杰闹关东》八部连续书目,贯穿了施琅、施仕伦、施显忠,黄三太、黄天霸、黄九龄与窦尔墩、窦飞仁、窦小兰三家三代的恩仇故事。
刘浩鹏也是评书界的老先生,短打书是一绝。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播讲和整理出版了一些短打书目,情节曲折,人物精彩,格局很大,书中的剑侠层出不穷,确实是一山还比一山高。
洪武剑侠图
这部评书分为正续两部分,在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比之其他评书名家的三侠五义等等,更接近武侠小说,结构与格局都极为宏大,波澜起伏,巅峰不断。
龙公案
如今评书界所说的《大明剑侠》,或者《九义十八侠》,都与这部评书有着传承关系。龙宝山和马青风的形象很鲜明,故事极为精彩。
刘林仙在袍带书上技艺精湛,说短打书也可圈可点。大八义和小八义都是她的看家书目。
粉妆楼
这部评书是罗家将的系列,区别于一般的家将书,这是一部以短打书为主的书目。
英雄大八义
《英雄大八义》是一部颇有影响的传统评书,亦名《大宋八义》。
大八义,指宋代武昌府江夏县万户山松竹观道人八卦金针左良左金鹏所收的八个弟子。这八个人作为侠客义士,闯荡江湖,云游四海,扶困济贫,安良除暴,抱打世间不平,肝胆义气过人。这部评书讲述的是宋士公、赵华阳等八位侠义之士,破聚宝楼,盗七宝珠,为民除害,为国锄奸的故事。
王玥波是连丽如的义子,评书相声两门抱,在当今评书界可谓响当当的人物。说大隋唐,很精彩,人情世故无所不包;说聊斋,深得老艺术家的精髓,可以当做单口相声听。短打书以《雍正剑侠图》、《侠义英雄传》最为出名。
雍正剑侠图
这部书是连丽如传的本子,也就是李鑫荃的传本。王玥波说这部书,新意层出不穷,包袱林林总总,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胃口。
童林传
这部书在网络上很有名。
相关问答
1、单田芳单田芳(1934-2018),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原鞍山曲艺团业务团长,现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34年生于营口,同...
1、单田芳“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之一的单田芳,1934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2、刘兰芳3、田连元生于长春,出身于说书世家。1、单田芳...
袁阔成: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我国的评书四大名家分别是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是评书界的泰斗前辈,论辈分要比其他三位名家高一辈,有句话...
听了那么多年的评书,到今天才发现,评书四大家都出自东北,更准确说出自辽宁。即便祖籍不在辽宁的,那也是出生成长成名于辽宁。袁阔成先生,生于天津,辽宁营...
高庆海,说书名家。应该是西河门的,比单田芳、田连元高一辈。单田芳的师父是“庆”字的,田连元的父亲也是“庆”的。郭德纲自己说原来跟高先生学习,但是没有拜...
谢邀。题主的问题拆开回答的话,需要回答的内容特别多。我先回答几个点吧。首先来说一下,为什么西河大鼓艺人转说评书得多或者说什么很多评书艺术有西河门户背...
[回答]不是读懂,是感受。爱情是双方达到美的工具——[云上的日子]同样,读书是恋爱,你不可能放弃自己完全理解,同意另一个人学外语,读原著。别理那些愚...
[回答]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