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年到2018年,走过24年的《梨园春》在近日迎来了其千期节目,这档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电视传媒巧妙嫁接的节目,在坚守初心的同时也在探索创新发展之路。
戏曲节目如何做到好看?艺术的专业和文化的厚度必不可少,同时,遵循传播规律,不断探索与电视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深度互动,才能历久弥新。河南卫视《梨园春》自1994年创办至今,已经获得了不俗口碑,并获得全国电视优秀栏目“星光奖”“金鹰奖”等多个奖项。这档被英国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官方人员认证为“世界上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中国电视戏曲节目于近日迎来了它的第一千期。
6月27日,由河南广播电视台举办的千期《梨园春》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围绕该节目的文化内涵、艺术成就和时代价值展开讨论。
融合了文学性与艺术性的戏曲艺术,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抹亮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潮流文化迅速迭代的今天,戏曲正面临传承难的瓶颈,然而《梨园春》在豫剧乃至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播与传承上却仍然坚持了24年。正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所言:“《梨园春》是坚守传承的一面旗帜”。
对于《梨园春》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与独特价值就是“豫剧”这一IP,“对价值的坚守是节目持久生命力的体现,豫剧因其唯一性而拥有了核心价值”,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
“节目要投物言志”,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看来,《梨园春》不仅仅是在展现豫剧之美,更是以广阔的文化视角展现中国文化之美。在这一点上,“《梨园春》走在了文化类节目的前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处长马晶说。
戏曲自身的地域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传播路径,《梨园春》在内容上并不局限于本地戏曲,而是将视线从豫剧转移,将视野打开,“美人之美”,采用“纵横交错的战略,实现”“美美与共”。纵向上,节目深耕细掘本地文化资源,以豫剧为基础和突破口,巩固和拓展本地戏曲种类、观众市场;横向上,对其它省份的主要剧种兼收并蓄,扩大节目的受众接触面,藉此扩大节目的国内外影响力。
“节目里有原汁原味的名家名曲名角”,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认为,节目浓郁的戏曲基因是其长寿的基石。同时,从节目举办的戏迷擂台赛可以看出,豫剧之外,京剧、黄梅戏、越剧、秦腔等全国著名剧种也是《梨园春》的常客。以文化为本、纵横交错的传播战略从模糊到清晰、从自为到自觉,逐渐形成《梨园春》独有的成长路径。
从“年轻”处寻新意
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即“改革创新”,“传统文化是活的文化,广泛吸纳时尚元素,将娱乐、竞技、生活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甚至走向国际都是对传统戏曲的发扬”,在陆地看来,寓教于乐是《梨园春》的一大特色。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戏迷上至百岁老人,下至三岁学话小童,群众基础广泛。《梨园春》不仅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年轻观众,打造中国豫剧青年领军,更注重为中国戏曲选拔和发掘戏曲新生代的中坚力量。“百团争霸”青年豫剧演员大赛、“校园练戏生”播出季,既落实了国家“戏曲进校园”政策,激活了基层戏曲市场的活力,又让更多青年人关注戏曲、了解戏曲、参与其中。诚如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曼如所说,“文化类节目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梨园春》要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
把舞台交给人民、交给年轻人,24年来,《梨园春》栏目的足迹不仅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更将目光放远,走向世界。从国内各省市的平民戏曲海选,到赴澳大利亚、委内瑞拉、巴西、英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梨园春》试图在当地掀起“中国热”“河南热”,用亲民的方式宣传、推广了中国戏曲。
作为一档戏曲综艺节目,《梨园春》用现代的电视手段为古老的戏曲带来时代气息,让传统戏曲焕发出青春力量,实现着古为今用的期待。
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
1999年5月,《梨园春》栏目首次改版,创造性地设置了戏迷擂台赛之后迅速走红,成为全国最早的平民选秀平台。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淞认为,评审场景是《梨园春》首开先河,节目中评委之间的“逗梗”与“捧梗”等脱口秀元素与真人秀元素都是当今综艺节目的关键要素,“《梨园春》是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原创的宝典”。
在多年的探索中,《梨园春》除了在音乐、灯光和服化道美等艺术元素上不断创新外,在节目环节设计上也进行了创新,引进悬念丛生的擂台赛形式、应用现代通讯技术的场内外互动模式等,这些创新都大大增强了戏曲节目的可视性、娱乐性、时尚性和生活性。
高长力谈到,戏曲节目的突击方向在于两方面,一是反映时代之需,节目应当顺应时代进行改革,多探索反映当代现实的题材和内容;二是顺应传播规律,大众传播中“讲故事”的策略应更多地被运用进来,同时要注重与新媒体的深度互动,讲求传播内容的感染力。
可以说,《梨园春》是与互联网时代一同成长起来的,在顺应传播规律时节目也遇到了困境,即《梨园春》栏目制片人齐柯谈到的节目在互联网传播上开拓不足的问题。在内容求新的同时,《梨园春》也在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前不久,《梨园春》录制播出了千期盛典。在两台融合的大背景下,《梨园春》首次尝试广播和电视的并机播出。在台网互动方面,运营栏目官方微信、微博,推出《梨园春》APP,强化用户思维,加强戏迷互动。如何在内容制作和传播上真正把握互联网特性,实现有效互动,仍是《梨园春》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据了解,《梨园春》还将顺应时代发展,拓展价值链、产业链,开发《梨园春》戏曲演艺经纪公司、《梨园春》戏曲服装道具开发公司等,实现从单一的电视栏目品牌到文化系列产品品牌的转变。
坚持传承中华戏曲艺术,把握时代脉搏、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积极互动,《梨园春》的坚守与创新值得肯定。
来源: 汪雅青 广电时评
“片段看的不过瘾怎么办?”
“怀念经典老剧目怎么办?”
“想看擂台赛但又找不到怎么办”
戏迷呼声有求必应
粉丝支持必定回馈
11月14日起
《梨园春》栏目在“大象新闻客户端”
开启精彩节目集锦直播
每周一至周五
实力做到24小时不间断
立志将每一位戏迷朋友“宠上天”
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三步
观看《梨园春》精彩节目集锦直播
同样仅需三步!
1.下载“大象新闻”客户端
2.点击上方“直播”栏
3.在“推荐”栏中点击第3页《梨园春》精彩节目集锦
即可实现全天观看直播~
今日看点:河南豫剧院三团专场节目自1952年建团以来
河南省豫剧三团始终坚持编演现代戏
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为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开拓了一片广阔天地
戏迷朋友对豫剧《朝阳沟》定不陌生
1958年河南豫剧院三团
推出的豫剧现代戏《朝阳沟》
以优美新颖的唱腔风格,
极富个性特点的语言
60多年经久不衰,深深影响了一代人
11月16日
锁定“大象新闻”《梨园春》精彩节目集锦
河南省豫剧三团专场节目开演!
精彩节目一次性播完
经典剧目一口气看完
废话不多说
实力宠粉,还是得看《梨园春》!
【粉丝福利】
热爱戏曲的小伙伴快来加入粉丝群了
PS: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 | 王郭豪 张怡笑(实习) 主管 | 王衡 监制 | 庞晓戈
相关问答
河南豫剧(河南坠子曲剧越调大鼓书)评剧、河北梆子(老调,丝弦)、绍剧(绍兴莲花落...戏曲是mp3《全剧》直接下载到内存卡,放到手机,插卡收音机播放满意请选为【满...
我把戏曲压缩包传到百度附件了,你查找你的提问附件点击压缩包下载。直接下载,没有密码满意请选为【满意答案】手机提问的用户查看。请要用网页版查看下载...
[最佳回答]C解析:删去冒号,因其不能管到句末。
[最佳回答]A.“山东的吕剧、柳子戏”和“上海的沪剧、越剧”构成并列关系,“上海”前面的顿号改为逗号.B.正确.C.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因为二者作用相同,应...
[最佳回答]你,请查收,油箱,戏曲mp3全剧在你油箱里,希望选为满意回答。我网盘戏曲(mp3格式)全剧:京剧、吕剧(茂腔柳腔),越剧(滑稽越剧)黄梅戏、河南豫剧(河南...
[最佳回答]中国的传统戏曲来源于民间,其优美唱腔是任何现代流行音乐无法取代的,因为传统所以经典,因为经典所以经久不衰.中国的传统戏曲来源于民间,其优美唱...
[最佳回答]我的家乡戏豫剧人们都说河南人口多而且有独特的艺术文化,在河南的艺术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艺术的瑰宝——豫剧了.戏曲史中国古代...
[最佳回答]A②对推进中华文化繁荣的理解错误,“封闭主义”是指拒绝外来文化,④不为材料所体现。
[最佳回答]A②对推进中华文化繁荣的理解错误,“封闭主义”是指拒绝外来文化,④不为材料所体现。...
[最佳回答](1)①该观点之所以强调豫剧要改革、创新,是因为看到了豫剧现状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之间不相适应,坚持了联系的观点.②豫剧要改革、创新的观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