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推出“有声书”,甚至有出版社专门为有声书搭建录音棚。从数据上看,有声书的市场规模十分可观,可是,对用户来说,有声书接受度如何?大家会选什么书来“听”?喜欢哪种“讲书”风格呢?我们就此做了一个小调查。
听书容易走神,小说故事更能吸引注意力
在小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听书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不会选择太深度的内容。而轻松的内容中,具有情节性、画面感的小说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当然,也会有很多人偏好成功学类的书籍。
某读书平台有声书“热听榜”
85后的泠风在教育行业工作,她说,“我只听盗墓和言情,《盗墓笔记》、《鬼吹灯》都听过,还有《此间的少年》。其实大多数时候,我嫌弃听书太慢,内容记不住,但盗墓小说配上音乐,听着会比较有气氛。讲书人会对原著进行演绎,删减掉一些书中的旁白,加快剧情节奏,还会对不同角色进行变声,男女胖瘦的声音,都不一样,非常有代入感,加上爆炸声、鬼叫声的音效,让我经常被吓到,但吓的同时还很逗,我觉得这种演得很好”。
泠风表示,自己是个“听觉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差”的人,听书主要是通过讲书人的演绎去体验故事。“我一直很喜欢听评书,尤其是那种带演绎的,比如田连元讲的包公案、七侠五义、杨家将,田连元讲评书会变声、有评论,我特别喜欢。而对于原著的有声书,我觉得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应该都会挺好听的吧。”
90后的钢笔小欣也有和泠风同样的观点,对于听书,她觉得总是“抓不住”,自己“宁愿看字”。 钢笔小欣说,“我听书的目的,通常是娱乐消遣,所以会听那种不用动脑子的书,动脑子的就用看的了。以前听过悬疑小说《尸语者》,还不错,我觉得听书有个跟读书不同的地方,就是会有氛围的制造,还蛮真实的,会比看书更有一种看电视剧的感觉”。
对于“听书不容易记住”这点,大家感受比较一致。
95后的学生小马说,“我觉得听书记不住,试着听过《山海经》,然后就去看《山海经》了。我同学很多失眠时,都听相声,不太会听原著书,听了也记不住,但听小说又费脑子,像我外婆,就宁愿听歌,听小说费神”。
某音频平台“热播榜”
95后的国企员工叉烧透露,“我爸爸会听书,主要听玄幻小说。隔壁退休的伯伯,每天在楼下健步走时,都会听《红楼梦》,其实也是小说吧,名著就是写得好的小说嘛。我觉得他们就是随便听听,当个BGM,我自己听书不太能记住,所以很少听”。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80后森木说,“我周围的同事,一般在开车时听书,还有做家务时也会听,有的会听些成功学类的,更多是听小说啦,网络小说、畅销小说之类的。但我自己的习惯,听声音时不能做别的,走神,而且听的内容记不住,所以我基本上不太听书”。
森木朋友们爱听的成功学类书籍
听书是预习或复习,哲学史也有人听
虽然大多数人会选择轻松的内容来听,但用户里也有些不一样的声音。
研究生茉莉会在每日跑步时听书,而她选择的内容是《西方哲学史》。“我是在跑步时听的,当时因为在看哲学的书,觉得要刷一遍哲学史,但是哲学史实在是内容很多,我看的话就很慢。在跑步的时候听呢,有些我觉得不太重要的人,听过就算看过了,然后听到我比较喜欢的哲学家那里,就会认真一点。”茉莉认为,听书非常适合用来快速了解书的内容,可以帮她高效筛选出需要深度研读的信息,“听的时候抓住你注意力了,应该就是会激发你兴趣的内容”。
茉莉听的《西方哲学史》
创业者黑金告诉我们,听书对他来说,是对严肃阅读的辅助。在他看来,听书效率不高,不能让人专心地学到东西,所以更适合用作对原著书的预习和复习。作为一个重度听书爱好者,黑金为我们分享了他对几本有声书的感受。
“小说我听过《三体》和《笑场》,《三体》当时听说要拍电影了,就用听的方式重新回顾了一遍,而《笑场》是因为那时候看了李诞的采访,对他还挺感兴趣的,就选择用听的方式来了解。有些小说比较复杂,像《源泉》这种,我可能不会选择听。
其实听书时通常我们手里在做别的事情,有时候会不太方便。比如我在跑步时听了《原则》这本书,书中有很多激发我思路的内容,我希望自己能现场记下来,但是跑步时并不能做笔记,这就很可惜,只好重新再看一遍。
还有一本书叫《禅者的初心》,我非常喜欢,当时看到一半,不得不去做其他事情,我不希望阅读被打断,就选择了听书,把看过的内容在路上又听了一遍,是很好的复习。
还有一本书可能很多人都看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听这本书时,我正赶去登机,一直被各种交流打断注意力,其实听得很松散。但作者的逻辑特别紧凑,你会感受到这本书是精心写作的,这也是好书的特点。听和看有类似的地方,作者随便写写或有过沉淀,你都能感受到。我在听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本书挺好,于是决定要去买来看看。
其实听书是非常最适合作为看书辅助的,预习和复习时都会有收获。”
就职于高校的L也有类似的观点,她表示自己“没看过的书不会听”,新书通常会优先阅读。“之前有个听书平台送了我会员,不用白不用嘛,就去听了《万历十五年》、《长安十二时辰》,还去找了福尔摩斯的《血字的研究》来听。我觉得听书可能算一种补充吧,对看过一遍没什么特别感觉的地方,用听的可能会突然戳中某个点,重新带着类似‘这段之前书里写到过吗’的疑问,再回去翻书,效果会不一样”。
可见,听书并非只适用于轻松的内容,严肃内容也有爱好者。就职于科研单位的Connie,会用通勤驾车的时间来听她感兴趣的艺术及历史领域,利用碎片时间,她已经听完了《艺术的故事》、《哈佛中国史》这两部大部头。“听过的内容还是会记住的,但是比例比看书低。比如《艺术的故事》这本书,页数多,我就是先看,再听一遍加强记忆。平时我听书和看书的主题也差不多,算是相互补充,但是听书会选择讲得比较有趣或者写得比较有趣的,有些艺术类作品,有种在录音中跟着讲书人一起游览的感觉,我还很推荐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边看边听,通过这本书我才对历史感兴趣起来。”
讲书人的声音很关键,AI也很受欢迎
不论大家爱听什么书,讲书人都是很重要的。
L提到,“听书时我会挑声音,讲书人也会记住,《万历十五年》是宝木中阳读的,《长安十二时辰》是张腾岳,我还记得有位喜马拉雅的讲书人叫白云出岫,读的都是古代经典原著,声音很好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里那篇《血字的研究》,我中学时就看过,很喜欢,挑声音挑了很久,当时搜索‘福尔摩斯’,出来很多专辑,我就一个个地听哪个声音读得顺耳”。
L仔细挑选后的讲书人
而对Connie来说,虽然内容比讲书人更重要,但自己也有偏好,“我听原著书时没太关注讲书人,念书的话声音娓娓道来最好了,有些人就是照着念,我不太喜欢。”但Connie对于播客类的讲书人印象很深,“我最近很喜欢听碎片先生讲艺术史,还加了群,有时候会在群里发旅行时的艺术分享”。
在钢笔小欣看来,不同的小说配音,效果相差很大,对于有声书的配音,她认为可以称之为表演,“我之前加过一个群,都是这方面的爱好者,他们会分享自己的作品,我觉得他们的配音,已经不单单是朗诵了,是表演,演绎过的小说会更有画面感。当然要演绎得好的,演绎得不好还不如看原著,更有想象空间”。泠风也表示:“我爱听那种类似广播剧的演绎,青雪讲的我就特别喜欢,其他人的我不太听,尤其是照原著念的那种,再有语气也听不下去。”
泠风偏爱演绎的讲书人
但在讲书人“演绎”原著这一点上,大家的观点还不太一样。
茉莉就是一个AI讲书爱好者,“我基本上只用微信读书的听书功能播放原著,主要是因为可以倍速,能让我快速过完一本书,真人声音倍速听起来就会很奇怪。讲书人的话,如果跟我对那本书的感觉调性对不上,我听着会很错乱”。
黑金也有一样的观点,“我非常不喜欢有声书评书化,加音乐、加感情都不喜欢,因为这完全背离了阅读的感觉,阅读对我来说是自己跟作者的交流,作者构建了一个世界,让你来想象或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不希望再有其他人加入。AI直读最好,可以减少信息的损耗”。
笔者还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跟在爷爷身边,打开收音机,电波中就会想起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那浑厚的嗓音,那生动形象的讲述,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第一次把笔者带入到那武侠小说中的神奇世界。如今单老走了,电波中即使再放老人家的评书,也只能是我们的追忆。笔者借这篇文章,盘点单老先生这六部最经典的评书,每一部都有着我们童年美好的回忆,来共同纪念这位老艺术家。
第一部:《三侠五义》
【赏析】 《三侠五义》,可以说单田芳先生评书的代表作。大家还记得那陷空岛的“五鼠”,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和锦毛鼠白玉堂,这“五鼠”又称“大五义”。还有“三峡”,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这就是“三侠五义”。笔者当年最羡慕的是锦毛鼠白玉堂,人长得仪表堂堂,更是武艺高强,在大五义中虽然排行第五,但是最有侠名,只是很可惜,最后惨死在冲霄楼铜网阵中,当时单老先生讲到这一段的时候,真地令笔者难过很久。而笔者当年最佩服的是南侠展昭,被皇帝封为“御猫”,却是真正的侠义中人,惩恶扬善,最主要的是,他保护包大人,不计名利,真地感动了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朋友,当然更是单老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认识了《三侠五义》中这一大群侠义中人。
第二部:《白眉大侠》
【赏析】 《白眉大侠》是继《三侠五义》之后的单老的另一部评书,这部书又被称为《七杰小五义》,其中人物多是三侠五义中的英雄的后人,比如白眉大侠徐良就是五鼠中穿山鼠徐庆的儿子,小达摩白云瑞就是五鼠中锦毛鼠白玉堂的儿子。在笔者看来,单老讲的《白眉大侠》这部评书,比《三侠五义》更为精彩。尤其里面的徐良每一次出场,哼着那特有的山西小调,说着那声调很高的酸酸的语调,把那些毛贼草寇戏耍得团团转,最后亮出金丝大环刀,将贼寇斩杀,真是听得大快人心。还有那没鼻子的房书安,每一次拉着长笛儿一出场,真是能把人笑死,这也是单老每次讲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听《白眉大侠》,笔者当年可是真地迷上了单老的评书。
第三部:《隋唐演义》
【赏析】 《隋唐演义》这部书现在都不知道被拍成了多少部电视剧了,可在笔者看来,看电视剧还真不如听单老的《隋唐演义》评书。这部书单老从秦琼摊上人命官司,被发配燕云十六州服刑,到瓦岗英雄扶保唐王李世民一统天下结束。笔者最佩服单老讲的秦琼秦叔宝,“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雄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这一大堆封号下来,单老将秦叔宝这一人物形象生动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还有那只会三斧子半的混世魔王程咬金、神机妙算赛诸葛的军师徐茂功和一身都是胆最后却惨死的罗成,这每一个人物经单老一描述,却都留给了我们最深刻的回忆。
第四部:《三侠剑》
【赏析】 《三侠剑》也是单老的一部经典评书。还记得单老这样形容主人公老英雄胜英,“一口鱼鳞紫金刀,三支金镖压绿林,甩头一子定乾坤,扬子江心倒凫八百里”,那样就如数家珍一般,形象生动展现在我们面前。还记得当年听单老这部评书,真地是一个悬念紧扣着一个悬念,一个情节紧接着一个情节,真地比现在的好多网络小说都精彩多了。只是这部评书最后结局有点儿惨,老英雄胜英最后竟是被坏人秦尤所杀,这让笔者当年可是十分难过,好在最后胜英的弟子黄三太最后为师父报了仇,这才让笔者多少有些安慰。不过听单老的这部评书,当年可真是让笔者认识到了江湖的险恶,但也增加了对武侠小说的热爱,为以后写网络小说更是埋下了种子。
第五部:《童林传》
【赏析】 《童林传》也是单老的一部评书代表作。无疑就如这部评书的名字所言,主角就是童林,人称“镇八方紫面昆仑侠”。起先的童林,是扶保四皇子胤禛继承皇位,可是后来胤禛翻脸不认人,害怕童林和他身边的侠剑客造反,用毒酒反而害死了很多侠剑客,最后与童林反目,而胤禛在登上皇位后不久,也被童林的师妹吕四娘刺杀。可以说这部评书讲述的是一个悲剧,但是单老呈现给我们的却是很多人生的道理,小说中的江湖,好人不一定总是好人,朋友也不一定总是朋友,朋友之间可能因为利益、猜忌而反目,《童林传》中的胤禛和童林不就是这样吗?胤禛在用得着童林为他效力的时候,对童林百般信任,可是胤禛一招掌握大权,就对童林猜忌,最终和童林反目,单老当年讲述的这个评书,可是引发了笔者很多深刻的思考。
第六部:《燕王扫北》
【赏析】 《燕王扫北》这部评书也是笔者记忆中单老颇为经典的一部评书。当年听单老的这部评书,可是让笔者对朱元璋这位皇帝有了很大的怨念,炮打庆功楼、白马汗害死徐达、夫子庙气走刘伯温、金瓜击顶杀死四老和李文忠等等,朱元璋晚年屠戮功臣的事情都淋漓尽致展现在了这部评书之中,而马皇后在评书中更变成了一个阴险之人,成为了撺掇朱元璋屠杀功臣的罪魁祸首,而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在书中却是变得颇为正义,清君侧,为功臣报仇,当年笔者听这部评书可是对朱元璋的形象有了一个彻底颠覆的认识。当然现在再想想小说中的很多内容确实不是历史上朱元璋、马皇后真正的人物形象,但是笔者现在仍然十分佩服单老讲解的这部评书,且不去论史实如何,单说这部评书,却是没有谁比单老讲得更生动感人了,笔者当年可是为那些惨死的在朱元璋屠刀下的功臣抹了一把辛酸泪啊!
以上就是单老的这6部经典评书,有着我们童年美好的回忆,你听过吗?如今单田芳先生虽然已经仙去,但是单老的评书曾经带给我们童年的欢乐,却是笔者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笔者是听着单老的评书喜欢上写作,喜欢上写小说的,也可以说是单老的评书引领笔者今天走上网络文学道路的,单老千古,谨以此文纪念单田芳这位老艺术家!
相关问答
不知道你是听得旧版还是新版的旧版是216回新版是150回旧版包括隋唐演义包括《隋唐演义上》《隋唐演义下》还有个隋唐演义续集,其实就是隋唐演义下。没有必...
[回答]电视剧《军嫂》的大结局是温馨而感人的,展现了军嫂们为了国家和家庭的牺牲和付出,同时也呈现了他们收获的温暖和幸福。在最后一集中,军嫂李秀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