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作为近代评书巨匠有着大量脍炙人口的评书,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而凡事都是一面双刃剑,听众越喜欢单老的评书就听得越多,听得越多就能发现更多的毛病,比如人物单一、前后矛盾、情节类似、套壳严重等问题。
不管是大师,还是名角,归根结底都是人,是人就得吃饭,就要尽量过好的生活,因此任何脱离了人间烟火的讨论都是胡扯。单老的评书之所以有这么多问题,归根结底还在于他也是个普通人。
很多人知道单老有个悲惨的青年时光,当时遭到批斗,差点没被打死,最后不得已选择逃跑。所以他最懂得人世间的冷暖,也更珍惜后来的时光。说书人本质上就是一种职业,首先得活着,然后再谈其他,单老的成功就在于把评书商业化,从而家喻户晓。
说得再透彻一点,大师也得赚钱。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自己曾经做生意,可惜不是那块料,最后都赔本了,就只能靠说书赚钱。意思很清楚了,谁如果能有来钱更快的职业,都很难不动心,把书说好了能赚钱,但做生意自然是更赚钱的。
难听点说,单老如果把生意做大,他可能就会把余下的精力都放在经商方面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无可厚非。每个人打工也都是为了赚钱,先让自己和家人活好,然后再谈其他的,否则都是空谈。
因此,单老跟各大电台进行大量合作,让自己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都说“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这不夸张,在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只要有收音机的地方必有单田芳的声音,那时候没有太多的录像机、VCD,更没有MP3和智能设备,很多商户为了招揽顾客都会拿一个大的录音机收听单老的评书。
由于在电台大获成功,单老评书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录制一部评书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首先要熟读这部书,还要对其进行理解,再研究怎么讲好这部书,然后再去录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所以就出现了单田芳评书的诸多问题。
比如看完一部《三国演义》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并且看一遍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录制一部陌生的新书没有半年起步肯定是拿不下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谁也不可能整天看书和录制评书。那么如果是一部似曾相识的评书,基本上换一换人名,将一些故事重新排列组合,那么有三两个月大概就可以完成。
所以听单老的评书越多,就越觉得熟悉,只要听一个段落就知道下面要发生什么。比如总有一个美女的父亲教了一个禽兽徒弟,徒弟看上小师妹却求之不得,找机会调戏小师妹却被师父痛打,最后怀恨在心把师父暗算致死。小师妹再遇到高人相助,学会高超的武功再找这个人报仇。这个桥段在《童林传》《三侠剑》等很多评书中都有过运用。
有人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有时候经验是可以参考的。因为单老的评书深受听众喜爱,那么索性就把受欢迎的评书改编一下,成为新的评书,照样可以赢得喜爱。因此出现了《风尘豪客》《水浒外传》等套壳评书。
这类评书的故事都是从其他评书中摘取,并重新整合形成的。比如《风尘豪客》就是一部非常粗制滥造的评书,这部评书的所有人物和情节都能从单老的旧评书中找到原型。而《水浒外传》表面上讲的是梁山好汉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借助了武松、时迁等几个水浒人物,说的是老套的故事。时迁就是《童林传》中的病太岁张方和《白眉大侠》中的臭豆腐冯渊,几乎每部单老的评书中都有这样一个坏事的人,单老称其为“坏事的母子”。
单老将《水浒外传》中的故事跟他的《白眉大侠》进行结合,其中有个人物叫“管得宽”,他是徐良的表弟白云瑞的儿子。这个人物武功高强,但过于夸张,并且整个故事都是其他评书中说过的陈词滥调。
单老的很多评书都是套壳、重复和夸张演绎的产物。比如《薛刚反唐》这部书,讲的是薛丁和樊梨花的儿子薛刚反对武则天的故事,但实际上讲着讲着就没有薛刚什么事了。按照书中介绍,薛刚的武功远比薛丁山和樊梨花高,但这两位已经是贞观时代战斗力的天花板了,到了这部书就变成垫底的水平,而薛刚到了评书的后半部分也是路人甲水平,真正的高手是他的儿子薛魁。
薛魁的原型就是《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不但长相一模一样,就连性格和声音都如出一辙,都是两把大锤,力大无穷。而为了增加戏剧性,故意安排了对手也有这么一个力大无穷的猛将。情节上没有新意,却不断地通过安排新的高手去延续,观众听完就会觉得审美疲劳。
在单老的评书体系中,永远都是捧一个踩一个的,《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是天花板战斗力,而秦琼和尉迟恭是高手中垫底的水平,但到了《大唐惊雷》和《薛家将》尉迟恭这种战斗力又变成了绝顶高手,仅次于薛仁贵和薛丁山,而到了《薛刚反唐》,这些人又是小菜一碟。
为了树立徐良的武功,《白眉大侠》把七侠五义和小五义中的人物挨个踩了个遍,除了徐良以外,其他少侠全都是饭桶。而为了强调展昭的武功和人品,又把锦毛鼠白玉堂说成心胸狭隘的小人,他处处找展昭的麻烦,但又打不过展昭。这种设定是让观众不满意的,再树立白玉堂的时候说他一表人才,武功高强,到了展昭面前又变得一文不值。
由于评书数量太过庞杂,就造成了书和书之间重复太多,相互矛盾,难以让人信服。比如《三侠剑》种的胜英一伙都是响当当的侠客,而到了《连环套》就变成了清廷的鹰犬,以黄三泰为首的人各个都是小人,而正面人物变成了铁罗汉窦尔敦。到了《施公案》中,黄三泰的儿子黄天霸又成了正面人物,而窦尔敦又变成了奸佞小人。
单老评书中的人物往往都是非黑即白的,坏人坏到底,好人好到憨傻。比如《童林传》中的童林、《三侠剑》中的胜英、《连环套》中的窦尔敦都是不被欺负到无路可走不出手的人物,实际是童林和窦尔敦都是血气方刚的男子汉,怎么可能一点脾气都没有?而胜英在其他评书艺人的讲说中是一个有着严重性格缺陷的人,但到了单老的书中都变成了高大全的好人。
说到底,都是钱闹的。一部评书能赚钱,那么索性多出几部评书,时间不够就降低品质,恰好赶上了广播盛行的时代,单老的“工业化评书”就一部一部的问世了。不可否认单老有很多经典评书,但人无完人,为了“媚俗”,单老的确录制了很多粗制滥造的评书,当然,这也不妨碍我们喜爱这位评书巨匠。
说: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古时候的四大喜事,比之今日依然准确,想那无法言喻的快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候!最难得的更是从一个无名小卒励志成长,从而走上辉煌的故事!
《大河风流》,是单田芳先生根据东北作家朱东惠先生的小说《裂岸》改编而成。本书叙述了一个东北军人极为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以及辽河两岸从本世纪初到共和国建立期间的沧桑巨变。
那人名叫冯德双,因与张学良同乡同庚,意外步入奉天,开始了他从戎奋斗的人生之路。从张学良手下的军官,变成义勇军的司令,直至成为我军的高级将领。其中辛酸的经历、叵杂的时局动荡,惊心动魄的战场风云……且听单田芳老师细细讲来……
点击图片,即可播放
如果你喜欢单田芳老师的评书,可以点进我的专栏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我,我将一直都在!
点击卡片,收藏加入书架,单老师的评书随时随地都能听~
相关问答
单田芳田连元等评书打包全部!MP3!谢谢?单田芳评书MP3_《三国演义》迅雷打包下载单田芳田连元等评书打包全部!MP3!谢谢?单田芳评书MP3_《三国演义》迅雷打包下载
百度搜索吧。我记得不少。。只不过我下载的是长篇的不全是单田芳评书。当时使用了几个g。全是mp3格式的。后来看到外面有购买光盘DVD。。尽然是视频的。。大...
在电脑上下载评书(最好是MP3),可以存储在U盘或TF卡(你的收音机可以插的)。播放时按模式键,进入声音模式,就可以收听了!在电脑上下载评书(最好是MP3),可以存储...
[回答]经考证:评书《乱世枭雄》乃单老师收集大量关于张作霖的资料后予以整理并按东北口语化以评书的艺术手段展现。所以只有录制的影音,无实际书籍本身。...
从小就听了很多单老的评书,我印象中单老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八个字的时候比较少,记得在电视剧场评书用过。单田芳的书很精彩,也很有代入感,...这...
[最佳回答]你可以下载一个“酷我音乐盒”,打开,上边有一个“我的社区”,打开,有“评书小说”,然后找单田芳,就可以看到,然后十集十集添加好,就可以从第一集一...
单田芳评书里有一个孔秀的是什么评书?单田芳评书MP3_《三国演义》迅雷打包下载单田芳评书里有一个孔秀的是什么评书?单田芳评书MP3_《三国演义》迅雷打包下载
没有。因为单田芳所评讲的《罗通扫北》是古代小说《白猿山庄》的一个故事片段,而不是一部完整的评书作品,因此不存在所谓的《罗通扫北评书全集》。如果您...
我比较喜欢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与我的视野中看见密不可分,才下得出的结论。例如:坐在城乡的出租车里,司机们都播放当地交通广播电台放《白眉大侠》、《隋唐演...
80年代,收音机的便携性打破了评书传播曾经口耳相传的特征,解放了听众的收听限制,在田间地头、庭院餐桌,大人与孩子扭开旋钮,即可在固定时间听到讲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