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品《水浒》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电(董超)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推出《鲍鹏山新说〈水浒〉人物》系列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了《鲍鹏山品水浒》。

一部《水浒》,古往今来,仁智互见,莫衷一是。《鲍鹏山品水浒》从文化、制度、人性等角度解读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等人物,读出了《水浒》故事背后丰富的人性内涵、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写出了世道人心和人们朴素的生存哲学。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教授说:“鲍鹏山新说《水浒》有古龙之风,有三强——文学性强、节奏感强、思想性强,比学术论文有意思。”

学者鲍鹏山:10年过去,我讲的《水浒》没被超越

鲍鹏山新说水浒 鲍鹏山品《水浒》

2008年,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学者鲍鹏山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10年内没有人能超越。”

如今,已过去了12年,他认为自己实现了目标。

鲍鹏山被网友誉为中国当代最理解《水浒传》的学者。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学者沉迷于在互联网上“布道”,或与意见相悖者“刺刀见红”,或对世间万物高谈阔论。

而鲍鹏山却鲜有发声,对于自己不了解、没研究的内容更是谨言慎行。

在他看来,一个学者如果对自己不懂的事情随意表态,那就失去了一个学者基本的底线。

鲍鹏山微博拥有近30万粉丝,却设置了文章半年可见,寥寥几条也都是在和读者观众讨论《论语》或是《水浒》。

除了传统文学以外,他最愿意与人分享的是关于文化、阅读和教育的问题。

在鲍鹏山看来,文化是环境,阅读和教育是让人达到何种上限的可能。

《百家讲坛》之前,我没有系统研究过《水浒传》

中国新闻周刊:怎样的机遇,从课堂走到百家讲坛?

鲍鹏山 :水浒是四大名著中最后一个被搬上《百家讲坛》的,他们先确定了这个选题,于是开始寻找主讲人,最初确定了一个学者,录了几期感觉气质和节目不符,又辗转找到了我。

那时,我并没有系统研究过《水浒传》,我在高校教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但是我们有3000多年的文学史,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重点研究的内容,唐宋文学、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而我基本上没有讲过明清文学的内容。

其实在国内,找到一个专门研究《水浒传》的学者并不难,但是节目组认为需要找到一个气质和洞察力符合作品和节目的学者来展现特有的角度和见解,我被他们打动了,便答应了下来。

鲍鹏山新说水浒 鲍鹏山品《水浒》

中国新闻周刊:10年不被超越的小目标,是怎么制定的?

鲍鹏山 :当时我定下了10年不被超越的目标,后来我又在另一个平台录制音频《水浒传》的节目,我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更大的目标,20年没有人超越。

我口中所说的超越,并不是指那些不被前人注意到的细枝末节问题被发现,也并不是认为我的研究覆盖了《水浒传》每一个角度,而是研究和观察它的高度,研究一个文学作品,去把握它的绝对高度在哪里,去思考我们今天的时代高度在哪里。

在传统中,《水浒传》有个绝对高度,就是金圣叹批注的版本,他的高度在哪里?他不是研究版本、研究梁山好汉的绰号,他是从道德和人性的角度去对人物做评判和分析,通过文学手法的语言艺术去分析谋篇布局的精妙,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圣叹是没人能超越的,我们所有当代研究水浒的学者都是站在金圣叹的肩膀上去思考这部作品。

我讲《水浒传》的时候,要想不被超越,就不能再通过金圣叹的视角去讲,我选择了一个新的角度就是文化和制度。同样一个人物,金圣叹认为他的许多行为与他的人性和个人道德相关,从我的视角上进一步去挖掘,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其根源就是受文化和制度的影响。

比如林冲,在整部《水浒传》中,我们能看到他总是在害怕、在退缩、在委曲求全,他为什么不能活得像鲁智深那样,在我看来,他长期生长在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里面,在一个权力的社会中,权力决定了一切。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权力带来的选择题,林冲做出了选择,带着屈辱去服从,分析到这里就会发现,在当时社会中,不仅只有林冲是这样的性格,他只是一个典型代表,到这里,我们便不只是认识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

这是我找到《水浒传》的高度,也是我自信能不被超越的原因。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而不是向学生看齐

中国新闻周刊:从课堂到《百家讲堂》,从电视到互联网,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画像也越来越模糊,作为教师,如何调整和适应?

鲍鹏山 :人类最早的传播其实就是音频,口耳相传,之所以后来语言被形成文字印刷成册,是因为声音的传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鲍鹏山新说水浒 鲍鹏山品《水浒》

我今天讲的内容,你明天就不知道,我在这里讲的内容,隔壁就不知道,这就是局限,如果这个局限没有,也许人类就不那么急于发明文字了。

电视节目也好,音频节目也罢,他们都是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有阅读障碍或者轻微障碍的人群,他们读不进书,但是看讲座或是听讲座,便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这种人群在当下比例很高,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利用好新型的传播方式。

面对海量的用户,未知的人群,作为教育者来说没有太大的障碍,其实在写作或者备课的时候我们在心中已经有对象了,虽然他还没有出现,但是我已经预设了对象。

比如《百家讲坛》我们预设的对象就是文史方面层次不高的人群,仅是在文史方面层次不高,他也许是个理工科的大学生,也许是个中科院的院士,只是在文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也许和一个初中生差不多。我们就预设了这样的一个对象。

中国新闻周刊:在讲课的时候,是完全根据预设对象的层次来准备么?

鲍鹏山 :一个好老师绝对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个层次,如果局限在这个层次中,他就没法超越。所以我们在设置对象的时候,他应该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他最低的层次,一个是他可以被你提高到的那个层次。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好老师应该能够更精准地捕捉对象的层次,但在我看来,真正杰出的老师其实是“我只跟我心灵能够沟通和交流的人讲课。”

实际上,一个老师如果不断的把自己降低,不断的把自己降低,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能不能够提升学生?

他不断把自己的标准降低,最后他自己的高度也就降低了。

比如今天的大学生整体水平不高,我就按照整体水平不高的方式来讲课,久而久之,老师自己就废了。

好老师要让学生尽其所能地够得到自己的高度,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极限。当学生长期这样做,他就不断在提升自我。

有时老师会担心学生听不懂自己的课,这没关系,如果这个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和愿望,哪怕一开始听不懂,一个学期讲下来,他能够听得懂一半就表明他提升了,如果老师一开始就照着他的高度去讲他都听得懂的内容,一个学期以后他还在这个水平上。

那这样的教育,肯定不能称得上成功。

读书,学的不是知识,而是思维方式

中国新闻周刊:国家在推进全民阅读,引导人们读书,培养阅读习惯,您怎么看待读书?

鲍鹏山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看来,人群中读书的人多了这个国家更有希望,读书保证的是整体的知识水准,更重要的是认知水准。

鲍鹏山新说水浒 鲍鹏山品《水浒》

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从很多地方都可以获取知识,单纯为了知识我就去看新华字典、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就可以了。

读书是为了保持思考的习惯,一本书中是有一个逻辑线索的,在书中我们讲一个问题,如何展开、讨论、举例、结论,它不单纯是输出知识,而是讲述了一个逻辑,告诉人们知识是如何产生的。

作者通过一本著作告诉读者,自己的观点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这个观点有何依据,逻辑在哪里,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就会保持和作者逻辑的高度统一而去进行思考,最终提升思考和认知的能力,这才是读书的根本意义。

中国新闻周刊:明确了读书的意义后,如何选择读物?

鲍鹏山 :如今的书太多了,有很多书籍是不必读的,这里有前提是人生短暂。

假如我们可以活1万岁,那你什么书都可以读,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拿出100年做一个坏人都没问题,但是现实中我们的生命短暂,很多事情需要舍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选择对的图书提升自己,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想选择图书的时候可以从这么三点去选择,专业必读书、人生必读书和兴趣读物。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教授,那么我总要读《诗经》读李白,因为这是我的专业必读书,如果你从事的是其他工作,那么不读《诗经》《全唐诗》也完全没有问题。

其次是人生必读书,人类文化最初源头的作品。学术界有一个说法叫轴心时代,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的著作,比如中国先秦诸子的作品、西方的圣经、古希腊哲学等文化源头的作品。

至于兴趣读物就因人而异,我自己对摄影感兴趣,我就会去读摄影类的书,通过阅读可以增加人生乐趣,当然也是可以读的。

上世纪80年代,我大学毕业后,去了青海的一个县城教书,小县城里面的书店竟然卖的都是陈寅恪的书,现在那里都卖复习资料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人写书,凡是可以集结成册、著书立说的,都是层次很高的人。

现在不一样了,什么层次的人都写书了,不要被这样的书耽误了时间。

生命的本质是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无知可能是自发状态,愚蠢一定是教育的结果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说过,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野蛮人是什么标准?

鲍鹏山 :野蛮人的标准就是价值观有问题,他对世界的整个判断出现了偏差,导致自己做事情的行为的方式是野蛮的,乃至于他追求的目标都是野蛮的,更主要的可能体现在他做事的方式,比如说不择手段。

无知可能是自发的状态,愚昧愚蠢一定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如今希望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接受最好的教育,然后找最好的工作,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催生了很多功利性的思考。

教育的目的不是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认知也不是让人的精神世界变丰富,只是单纯的让人有更大的能力赚钱。

一个人他应该有幸福感、应该有更多的人性,比如说有痛苦、有彷徨、有爱、有同情、有怜悯还有美感,看到夕阳可以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看到喷泉觉得喷泉漂亮,这是一个丰满的人性。

但是我们后来把他教成一个单向度的人,这个单向度的人是什么,就是挣钱,那不就变愚蠢了吗,这点在我们的教育中是可以改变的。

读书可能是对抗愚蠢的一个方法,读教材之外的书,如果教材是这样讲的,就去读一本与教材不同的内容,就会获得另外一个角度,然后你就会怀疑,进而去思考。

一个对所有事物充满信任、毫不怀疑的人,同样也是愚蠢的。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相关问答

大家怎么看待鲍鹏山新说《水浒》?

讲的太棒了,我个人超喜欢他!听过他的很多讲座,《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新说水浒》特别是讲李逵,我反复看了多遍,他相当投入,真被他带进去了。他以生动,诙...讲的...

怎么评价知名学者鲍鹏山,以及他的《新说水浒》?

鲍鹏山的新说水浒,是近现代深入研究水浒传的扛鼎之作。我首次欣赏是在百家讲坛,鲍鹏山讲的精彩纷呈。水浒人物个个讲的活灵活现,让人耳目一新。看水浒、听水...

鲍鹏山水浒为什么叫水浒传?

鲍鹏山只是评说水浒。他评说的挺到位。鲍鹏山只是评说水浒。他评说的挺到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鲁智深的高贵鲍鹏山《水浒》中...

[最佳回答]1.首先,直接指出鲁智深“不谋”的形象特征;其次,列举鲁智深“不谋”的言行性情;再次,剖析鲁智深“不谋”的性格成因;最后,从人的精神高度,揭示出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