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哈尔滨某剧场一名二人转演员表演裤裆里放鞭炮,触犯哈尔滨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被警方制止并处以500元罚款。(1月1日光明网)
剧场演员燃放鞭炮,触犯了《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被批评教育并处以罚款,是违法违规的必然后果。尽管这一闹剧以违规燃放烟花匆匆收场,其中值得评议的焦点却不只是简单的违规操作。纵观网友的评论,有人嘲讽表演中的恶俗趣味,有人抨击演员漠视生命的态度,但也有人感叹演员生存不易,为了博人眼球不得不以这种低俗荒唐的方式伤害自己。笔者结合在东北地区的观察,认为事件的关注点也可以放在“二人转演员”这个特殊的身份上。将上文中这种不折不扣的“丑闻”,放在二人转传承发展遭遇困境的大背景下,或许能对此类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人转是诞生和活跃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戏曲,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传统二人转“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流传了不少名段名篇,2006年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憾的是,早在上世纪70年代,传统二人转就已遭遇边缘化危机,面临严峻的发展困难。相比之下,民间剧场中同时吸收现代文化和放大低俗内容的二人转演出则一直流传至今。早在2013年,姜昆就发文指出“二人转”已经发展成“二人秀”,传统正戏式微,“什么都敢说”的低俗演出登堂入室,反而成为二人转的新特征。
“二人转”还是“二人秀”的争论至今没有结论,但二人转低俗化的趋势却一直存在。此则“裤裆放鞭炮”的新闻,总让人不尽量想起几年前部分短视频平台上同样为博眼球无下限的各类丑行,随着网络监管不断严格,平台也终于狠下心肃清风气,从前不堪入目的内容少了许多。对比之下,活跃在东北地区民间小剧场的低俗二人转演出却隐蔽得多,至今仍然是一些地方剧场的“压轴戏”。与此同时,活跃在这些演出中的二人转演员素质也越来越低,一非师门传承二非科班出身,大多出自二人转速成班,除了简单的杂技动作之外对传统二人转曲艺一无所知。这样的二人转演员,其呈现的演出质量可想而知。
需要追问的是,靠“黄”段子和“俗”内容就能让二人转继续“转”下去吗?显然不是,即便是在对二人转演出情有独钟的东北地区,低俗表演也只会加剧这一传统艺术的衰落和边缘化趋势。
传统二人转曲艺“转”不起来的今天,走向“歧途”、转向低俗的二人转演出,使恶俗表演在某些场所成为吸睛的手段,让有违社会风俗、漠视生命健康和社会影响的行为在今天的舞台上依然活跃不息。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便匆忙上阵,靠荤段子和低俗表演博取观众关注的二人转演员们,琢磨出了“裤裆放鞭炮”这种不雅的表演内容,不仅违法违规,也败坏社会风气。如此下去,二人转这一文化遗产都要衰亡,靠着这块金字招牌招摇上台的低俗演出也将淡出市场。况且,在不断更新的现代文化冲击之下,低俗表演或许能在一些小剧场里咬着牙继续存活,但一览全国网民对这种演出的评价便知,新时代、新变化、新趋势之下,公众对文化消费的要求不断升级,低俗内容不仅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在隐蔽的民间剧场也维持不了多久。
“二人转”如何转型,怎样发展,是一个老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但可以确定的是,低俗化的二人转表演“转”不下去,在当下日趋文明清朗的文化环境里也注定难以生存。
文/刘通
近年来,二人转表演中荤段子过多、低俗加庸俗泛滥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现状不仅对传统艺术形式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文化品位。
现状
其一,过去是唱,现在是浪。平心而论,二人转有过她的辉煌,但那是过去。过去的二人转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唱,而现在的二人转是“浪”。所说的“浪”某种程度上就是黄。网民“勇者图们3v4”留言说:“现在的二人转跟以前的二人转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以前的二人转是有正戏的,而且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现在那个(二人转)只是打着二人转的名号,跟二人转一点关系都没有,纯是乌烟瘴气,满嘴下流磕来取悦那些低级的人。”网民“鹤顶红60”留言说:“(二人转)就是耍狗坨子,以辽宁某民间艺术团为首。”
其二,二人转的“黄”已经深入到一些东北人的骨髓,不彻底解决将遗害无穷。个人感觉,现在的二人转的“黄”已经像毒品一样深入到一些东北人的血液里,他们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二人转就应该这么“黄”,不黄就不是二人转了。请看他们怎么说。部分网民有这样的心理,他们认为:二人转的精髓就是臊!俗语云:种田不说荤,五谷不结穗!网民“潇洒清泉 HN ”发表评论说,“二人转百分之九十就是以黄色段子骂人装疯卖傻东北话(赖大彪)形成的。说它是一门艺术吧,好人是不会去学的。”这种美丑不分的观念不仅表现在少数的东北人的思想中,甚至表现在赵本山这样的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思想中。2014年,赵本山就公开说:“我说二人转就是猪大肠,如果洗干净了也就不是二人转了!”看了这些人的言论,我不禁想起来漫画家方成曾画过一副漫画,就是讽刺《二人转》低俗的,画中一个人说看二人转身上掉了一地鸡皮疙瘩。
其三,“黄色”二人转已经影响到了国家形象。原以为这些脏乱差的二人转,只是影响的东北人的形象,但是从一众网民的留言上看,已经远远不止。广东网民“正能量懦夫”留言说:“如果没赵本山的小品上春晚,南方人是不知道还有这种(二人转)文化在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存在。”网民“百汇以斯贴”留言说:“二人转这形象没准儿被西方认为是中国人的形象!”
总之,目前东北二人转市场状况令人堪忧。有的人认为,地方戏曲中,下流数二人转。如此礼崩乐坏,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原因及影响
首先,需要深入了解荤段子泛滥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业利益驱使。为了吸引观众和增加票房收益,一些演员和剧组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不断加大荤段子的比重和低俗内容的呈现。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引发观众的轻松欢笑才能获得成功。此外,一些观众对低俗荤段子情有独钟,他们追求的是粗俗的幽默和暴露的刺激,这进一步鼓励了荤段子的使用。
其次,我们需要意识到这种现状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荤段子过多降低了二人转表演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含义。荤段子的泛滥导致了表演质量的下降,观众很难从中感受到艺术和文化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低俗加庸俗的内容容易引发社会道德的滑坡,对年轻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产生负面引导。这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展相悖,需要引起重视。
整改措施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治改进的措施。首先,演员和剧组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艺术追求和内在品质。他们应该理解荤段子过多的危害,并避免过分依赖低俗内容的吸引力。其次,观众也应该提高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理性对待表演,选择更具深度和内涵的作品并给予支持。媒体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二人转表演的监管,鼓励优秀剧目的推出,并规范市场秩序。最后,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学校和家庭的宣传教育,让年轻人了解正确的艺术和文化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价值观。
总之,荤段子泛滥是二人转表演的一种负面现象。我们应意识到这种现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通过演员、观众、媒体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能够整治和改进二人转表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建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问答
提起二人转,你一定不会陌生。就算没看过现场表演,但你肯定能说出两个人名——赵本山和小沈阳。再深粉儿一点,可能还知道象牙山天团——本杰明·刘能、尼古拉斯...
低俗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件事物经过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还能流传下来,就说明他自身有着一定的道理!“戏班子”在现在来说,已经很少见到了,但却是我的一...
首先,感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而言,是一个无法回避和忽视的问题,很多人的微信群里都不可避免的会收到一些东北口音的低俗视频,我个人而言是很反感的。但...
[回答]1.我们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2.①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②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③许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流;④诸...
有位公子拿把扇子走进院子遇见娘子,这并不是出自哪个著名段子,或者那部书中,而是无聊之人创造的低俗小段,也没有名字,全文如下:有位公子,拿把扇子,走...有...
问题:对东北农村子弟来说,学二人转表演是一条出路吗?东北二人转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非常的受欢迎,而且在2006年东北二人转已经被列...
[回答]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
...但是赵本山后期的小品和电视剧还有看吗?我看都是应付了事。并不是真心诚意的在表演。表情也没有。完全是靠他以前的名气。关键是他现在已经有钱有势了。不...
说起二人转演员,如今大部分观众除了对赵本山电视剧中的二人转演员还有些印象,对于其他演员大都淡忘了。比如曾经走红多年并登上过春晚,与李咏一起表演小品的魏...
海派清口是一个被宣传成品牌的曲艺形式,其创始人周立波,是将上海的单口滑稽,北京的相声,香港的栋笃笑等艺术形式,取其精华,并通过个人的知识结构,语言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