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那些以二人转演员自居出了名却不唱戏的人,那些拿讲笑话当二人转的人,还有那些玩杂耍当传统文化的人,都不在我们讨论之列,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东北二人转,为什么很“土”,却在东北火得万人空巷,在全国也是响当当。

我们先看看老腔老调的传统东北二人转有多火吧,这是一组照片。

最古老的老腔老调二人转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最古老的老腔老调二人转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最古老的老腔老调二人转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最古老的老腔老调二人转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黑龙江省兰西县,飞扬的大雪和严寒都没能冷冻观众的热情

这些照片拍自2012年至今,累计两百多万人,无论烈日、严寒还是雨雪风霜,只要一得到传统大戏开演的消息,立即从周边甚至百里之外(个别还发生过定居在南方的转迷专程从千里之外赶来)汇聚过来,就是为了在现场,一睹传统大戏的风采。这中间发生过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以后咱们慢慢分享。

为什么这么多人,看传统大戏演出?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缺娱乐吗?打开电视,即使在地理位置相当偏远的农村,电视节目也足够丰富。电视之外,还有网络,还有新媒体,线下还有电影院、剧场等等,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没人缺少打发时间的文娱活动,我们只缺少我们需要的、珍贵的。打个比方说,刘欢、那英、王菲、周杰伦等等吧,这些歌星一起在你家附近的广场上开一个露天演唱会,没有门票,但是你得起早赶去占地方,烈日炎炎还可能下场过云雨,看演出挺遭罪的,你去不去?也许你高冷不去,但我相信会有数万人赶去。

最古老的老腔老调二人转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黑龙江省五常市,两万多观众在大雨中等待大戏唱响,无人离开

最古老的老腔老调二人转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这些真的在唱戏,唱老腔老调的传统大戏、正戏的演员,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超级巨星,他们在东北广大观众心中的地位,比“四大天王”还要高。但,绝不是所有二人转演员,在观众心里都有这样的地位,那些剧场的笑话、杂耍,没有这样的号召力。

最古老的老腔老调二人转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在我们的黑土地上,源远流长三百多年,九腔十八调婉转悠扬,大戏高亢、小帽欢快,唱说扮舞绝样样都讲究到让你拍案叫绝的传统东北二人转。你可以不了解二人转,但我们的文化没怎么,我们的文化看似“土”,因为“千军万马就看咱俩”,二人转与京剧一样,更注重神,而不追求服化道的逼真,所以看起来才那么简简单单,而真的唱起来、演起来,全靠两个人的化出化入去推进剧情,可不是一日之功。

最古老的老腔老调二人转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二人转化繁为简,最大程度地剔除了与剧情和唱无关的布景、服装等等,伴奏乐队要求也极致简单,最好的二人转演员,唱腔韵味十足,可以全靠“一口唱”赢得满堂喝彩!如果你还没有好好聆听过,请放下你的成见,感受一下传统文化吧,一开始有一些隔阂不要紧,那些穿越时空而来的曲调和字句里,有太多水墨如诗的记忆,痴情守望的故事,在等你……

最古老的老腔老调二人转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一出好戏与观众“双向奔赴” 《唱唱儿》,真绝了!

最古老的老腔老调二人转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演员全心投入出演话剧《唱唱儿》,首演获得观众满堂彩。 毕馨月 摄

最古老的老腔老调二人转 我们的文化怎么了?二人转土,却大受欢迎!

话剧《唱唱儿》的演员在舞台上展现有关东北二人转的故事。 毕馨月 摄

“这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戏!近3个小时,我尽情地欢笑,也被感动得多次落泪。”15日晚,长春人民艺术剧场座无虚席,“江湖”上传说已久的话剧《唱唱儿》,终于在首演中揭开神秘面纱。以东北二人转的别称——唱唱儿,以及处于3个不同时代的三位二人转艺人的故事入戏,将东北大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蕴含其中,向观众铺展一幅气韵生动、色彩浓烈的东北风俗画卷。

“以二人转传承史讲述东北史、吉林史,是我积蓄多年的一个深切念想儿。既存一念,当具始终。”演出落幕之际,《唱唱儿》导演、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教授陈晓峰以一句话,与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深度共鸣。

形式真新颖

众演员奉献颠覆性演出

“演话剧和唱戏曲不一样,二人转演员那可都是童子功,咱这身段扮下装(丑角)时真是掰不开镊子,全得靠苦练。”说这话的是在《唱唱儿》中率先登场的“小乐亭”杨彬,虽然曾出演《南门客栈》《画皮》《徐娘梦》等许多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座的长春本土话剧,但正如他所说,用话剧的形式去表现二人转300多年的历史,这种新颖形式不仅让观众耳目一新,也给剧中7位演员带来巨大的挑战。

“剧本很厚很厚,我用一天晚上就看完了,那股兴奋劲儿就别提了,话剧与戏曲的融合真是太酷了。”为了演活出身贫寒、勇闯江湖的二人转艺人“小乐亭”,杨彬不仅真在演出前剃了个“锅盖头”,还认真学唱起二人转。演出中,当他与“郝月玲”现场唱响二人转《扎花帐》时,那股纯正味儿和灵动感,瞬间引爆全场。

“郝月玲”是“小乐亭”青梅竹马的爱人,她的饰演者扈航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表演专业。她告诉记者,因为她的姥姥特别喜欢听二人转,从小她耳濡目染,几乎听过所有经典唱段。“但我从来没唱过,这次被陈晓峰导演召回,在话剧与戏曲的新奇融合中,圆了我唱二人转的梦。”扈航说。

近3个小时的大戏,仅用7位演员,以4个角色、3位旁白的形式,在话剧舞台上展示出跨越3个时代的20余位人物,《唱唱儿》是怎样做到的?

“像刘恩歧老师他们,全场都活跃在舞台上,不仅要担任整场戏的旁白,还要出演配戏的二人转艺人、大老板等角色,我在第一幕的一个多小时,也要分饰‘小乐亭’本人、第三人称的‘小乐亭’和讲述者3个角色,可以说是奉献了一场颠覆性演出。”杨彬说。

这种毫无违合感的设计也令观众啧啧称赞。“这种故事表现形式很新颖,让我看到了本土创作团队的实力,这种一人分饰多角的手法,也从一个角度诠释了二人转艺术‘千军万马,全靠咱俩’的内涵。”话剧迷刘伟评价说。

台词全是戏

现场秒开“速记模式”

“两个角色一副架,一把嗓子一副板。田间炕头,一尺方圆,两个人就能演出千军万马,打动千人万人。”

“他想是谁,就是谁,饥饿寒冷、贫穷卑微都不在话下,在唱唱儿的世界里,他有一百一千一万种活法。”

“唱唱儿,做得是戏,走得是江湖,拿得是人心。”

……

“台词全是戏,太有文化含量了,我都记下来了,足够回味很久!”长春光华学院学生陆明说。在话剧演出现场开启了观众的“速记模式”,恐怕是《唱唱儿》的又一创新。

对此,陈晓峰告诉记者,在草创阶段,他与《唱唱儿》编剧高媛多次开展研讨,从专著、期刊、论文、口述史、民间传说、线上线下视频资料中多方收集史料,就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传承、发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民间艺人出身贫寒,曾在行业歧视中挣扎求生,‘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我们想通过诗体语言的表达,呈现出‘唱唱儿是二人转艺人艰难而自由的羽翼,永不放弃,永不止息’的理念,涂绘出超越苦难、对自由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坚贞。”陈晓峰说。

主创团队的创新表达,也与观众席间诸多戏剧界专业人士达成情感认同与共识。一位专业人士观后感慨地表示,虽然东北二人转是生根、发芽、行走、流浪、歌唱于东北沃野之上的“土野艺术”,剧中塑造的“小乐亭”“一丈青”“沈莲花”等人,也是在不同时代中栖身“江湖”的民间二人转艺人,但他们在游走中呈现出的喜乐与狂欢、惨烈与悲壮、执著与骄傲,与东北近代史同生共长,让这部意图寻索唱唱儿真正意义的大戏,变得更加形神兼具。

舞台特亮眼

揭秘台前幕后鼎力加持

若论“二人转功底”,《唱唱儿》剧组里最专业的人非柴宝玉莫属。这位知名二人转演员在《唱唱儿》中本色出演一心上进的“沈莲花”。“我跟陈导是不谋而合,很多年前就想合作一部跟二人转有关的话剧,没想到最后剧本和舞台呈现这么好,3个故事深深砸在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柴宝玉说,不仅要努力演好自身角色,他还主动当起了其他演员的二人转老师,早早便将剧中需要唱的二人转录成视频分发给演员们,并在辅导中倾囊相授,营造出“全组皆唱二人转”的艺术氛围,也使“小乐亭”“郝月玲”等成功出师。

“这部剧的配乐令我印象深刻,与剧情推进非常契合,可以说是直抵心灵。”观众严诗诗的话,道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为此,记者采访主创团队了解到,本剧音乐参考了《丁郎寻父》《回岗岭》《包公赔情》等传承上百年的经典老戏,以此贴合人物设定、辅助剧情推进,成功渲染了情感、提升了节奏。“除了二人转老腔老调,我们还将一部分传统唱段与当代音乐审美相结合,并加入时尚元素进行改编,力求使音乐制作在不离本体、不离本心的同时,兼顾地域特色与跨界、跨区域的审美体验。”陈晓峰说。

另一个为观众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唱唱儿》的舞美。为了以大写意风格呈现“东北”“江湖”等关键词,提升整台戏的审美特色,主创团队多次赴二人转传承基地采风,采用多种濒临失传或已不再登台的民间传统二人转真实道具作为舞台道具,如泥碗灯、彩棒等,同时也将手绢、扇子等观众熟悉的道具植入戏中,拉近了观众与舞台、年轻人与二人转艺术的距离。同时,舞台采用意象化处理,以意带形,将东北乡间土野浩大、粗犷、严寒的环境背景予以活化,对东北人民热烈、果敢、坚韧、乐观的面貌进行写意呈现,使在场观众沉浸其中。

随着《唱唱儿》首演成功,主创们又有了新的期待——继续助力东北二人转艺术传承与发展……

来源:长春日报

相关问答

东北二人转中,东三省的二人转具体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特色呢?

二人转是扎根在东北人民的心里的艺术形式,大体有东西南北四派之分。黑龙江二人转,亦称北派,沿袭民间乡土气息,老腔老调,韵味十足。以梁子戏为主,曲牌运用...是...

曲艺都包含了哪些内容?这些曲艺文化都应怎样传承下去?

感谢邀请!不完全的统计,至今还存在的曲艺大约还有400种,曲艺作为说唱艺术,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实际却没有独立的地位,说唱艺术起源于“宋代百戏中”,在瓦舍...曲...

民间歌曲为什么历久不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民间歌曲为什么历久不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我不这样认为)民间不仅产生歌曲,戏剧、秦腔、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民间...

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剧种吗?哪省的剧种最多?

谢谢邀请,我是媛媛有戏,一位专注于戏剧领域的头条作者,很高兴能与戏迷朋友们在此交流。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每个省区直辖市都有自己的剧种,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从...

有关戏曲的知识_作业帮

[回答]戏曲(traditionalopera)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释义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戏曲的种类有哪些?

在众多剧种中,昆曲和京剧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戏剧的最高典范,其它常见剧种则有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等。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数据,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

全国各个省把京剧叫什么?

答: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

27和28课的.大致题目如下:27课《蒙娜丽莎之约》四、词语解...

[回答]四、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即:就.逝:消失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有朝一日:将来有那...

各省的戏曲种类?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尚有据可考的有275个剧种。(常见剧种名前带‘*’)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

祁阳到衡阳的火车票多少钱

中国的戏曲剧种有多少种?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上审美习惯、表达方式、方言不同等许多条件,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