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怎么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来汉聊读法要旨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7日讯 9月16日上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聊《史记》的读法要旨,告诉武汉读者《史记》没必要从头读到尾,了解司马迁的叙事特点再有选择的读部分篇目,重要的是把司马迁的情感情绪读出来,读出人生感悟,有可能在未来作为自己做判断做重大决定的依据。

百家讲坛史记全集目录 《史记》怎么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来汉聊读法要旨

讲座现场。 记者万建辉 摄

武黎嵩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学术思想史,现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去年以来,他在央视(CCTV-10)《百家讲坛》主讲《中国史话》(先秦篇),受到观众广泛关注。

他说,读《史记》建议首先读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因为古人著书往往在最后一篇总结整本书的写作由来、目标、结构体系,以“微言”揭示整部书的“大义”。《太史公自序》概述了司马迁的家族世系、家学渊源、著书经过及旨趣,“融他的个人阅历与志向于一炉,一部《史记》总括于此,司马迁一生的生平也备见于此”。

读《太史公自序》,细心的读者还会感觉得出来,司马迁不单单是想写一部历史书,还想写一部“太史公书”,如先秦诸子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经书,他想延续孔子著《春秋经》的传统。司马迁希望通过对历史的还原,能总结出历史的经验教训,讲出经书一样的道理,实现他在《史记》中提出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标。因而,读者读《史记》时,还要带着经学的眼光去读。

百家讲坛史记全集目录 《史记》怎么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来汉聊读法要旨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 记者万建辉 摄

武黎嵩说,不仅如此,《史记》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得益于司马迁选择的纪传体叙事方式,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以写一个个历史人物的传记的方式,来呈现历史时代面貌与大历史走向。

这些历史人物,上至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时代的卫青、霍去病、董仲舒、桑弘羊等人,在司马迁笔下,有的不惜笔墨,以“本纪”“世家”突出,有的通过“列传”来写帝王诸侯以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不论体例、篇幅大小,司马迁都通过场景描述、语言对话来生动刻画人物,让这些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史记》叙事中的现场感,往往来源于司马迁对一手材料来源执着追求。如《史记》中脍炙人口的“鸿门宴”故事,项庄舞剑、樊哙入帐等情节扣人心弦、极富张力,令读者过目难忘,这些细节并非司马迁凭空编造,而是当事人樊哙的孙子和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讲的,司马迁又从父亲口中获知。

武黎嵩表示,讲《史记》读法的目的是希望今天的年轻人真能下功夫读一下《史记》的部分章节,读出人生感悟,今天读的文章,或许就能成为未来做判断、做决定的依据。如果说要推荐最值得读的一篇,他建议大家读一读《平准书》,它是太史公笔下,关涉全局,“承敝通变”的一篇大文章,是了解汉初经济政策与社会风气的一大关键。

百家讲坛史记全集目录 《史记》怎么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来汉聊读法要旨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制图:张莉)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相关问答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共有几部?_作业帮

[最佳回答]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01荆轲刺秦王02襄公立国03穆公东阔04商鞅变法05合纵连横06昭王争霸07异人奇缘08生父之谜09赵姬之乱10吕不韦之死11李斯为...

在《百家讲坛》中除了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汉代风云人...

[最佳回答]汉代国策风云;《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王立群教授的《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国家行政学院的李清泉博士的《英雄项...

王立群百家讲坛讲了多少?

《王立群读宋史》将评述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等五位北宋皇帝的荣辱,共35集。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以生动形象讲述历史。《王立群读宋史》将...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易...

[最佳回答]【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易...

《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的新书《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

[最佳回答]答案:1.AC;2.A;解析:(1)A.文中没有提到,第一段说到与此有关的,也只是王立群个人的看法;C.文中说的不是“中国古代的儒生与术士”,而是“当时”。(...

把大众较难理解的《三国演义》《明亡清兴六十年》《史记》...

[最佳回答]把大众较难理解的《三国演义》《明亡清兴六十年》《史记》...